在这里,窥见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所信仰和实践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及其迸发的活力
每届学生与它的“爱恨情仇”,成为上纽校友的集体回忆。
该怎么思考?怎么判断?怎么决定?三位上纽大本科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而在他们的旅程中,学业咨询顾问始终伴其左右。
“创造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关注的是创意的诞生。”
毕业的脚步悄然临近,上纽大2025届学生迎来了属于自己“毕业典礼88天倒计时”。
“潜能无限”年会激发学生思考,点燃对话的火花,并再次证明:领导力不设界,可能无极限。
“朋辈语言导师”项目希望用语言搭建桥梁,拉近大家心的距离。
作为一名关注社会的数学研究者,凌舒扬教授十分乐于思考数学对于实际社会问题的影响。
“在这堂课上的所学,让我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学会了接纳自己,同时也学会了接纳他人的不同。”
“我觉得在上海纽约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最大收获是同理心的建设,即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随着同理心的提升,我变得更加包容,思维也更加多元。”
平日里除了教学和研究,郭斯瑶教授最喜欢的就是打棒垒球,现在,她还加入了上海本地的一支女子棒球队。
周忠文和Justin从大一开始就是室友,今年秋季学期,两人均选择去纽约进行海外学习,并继续当室友。
Muddassar Sharif的创业精神源自家族经历,从小他便耳濡目染家人如何创办和重建企业。
“每当我在课上发言的时候,在写东西的时候,我都不会套入某个模式来争取一个好分数,”赵雪涵说,“我只是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开始用心体会身边的一切,看着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从那一刻开始,我真正爱上了这里的生活。”
汇刊
学者新著
相册
岁末钟声渐近,如期而至的不只有期末考试,还有上海纽约大学精彩纷呈的期末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