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月内,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ChatGPT就已收获了上亿用户,一举成为史上发展最快的数字产品,也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对于AI引发的种种变革,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近日,上纽大图书馆举办了系列活动,共同探讨人类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方式,以及如何应对该技术普及后的影响。
该系列活动包括以“新图书馆”(Neo-Library)为主题的AI艺术大赛及其成果展、ChatGPT操作演示,以及学者座谈会,等等。此外,图书馆还特别推出了一份指南——《机器与社会》(Machines and Society),为研究和创新过程中使用新兴AI技术提供指导。上纽大图书馆数据服务馆员戴赟负责策划了本次系列活动。
2023届学生Joe Croskey通过AI创作的《无名餐厅》(Untitled Restaurant)在AI艺术大赛公开征集作品中荣获最受欢迎奖
上纽大学者在座谈会上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创意、技术和商业领域的影响。视觉艺术学艺术助理教授Monika Lin,计算机、数据科学和工程学部主任Keith Ross(罗开朗),交互媒体艺术学艺术副教授Christian Grewell(葛瑞田),交互媒体与商学助理教授王菁,以及交互媒体与商学实践副教授Gabrielle Chou就其影响分享了见解,并回答了观众提问。本场活动吸引了约70名观众线下参与,100多位观众线上聆听。
上纽大常务副校长雷蒙主持了此次座谈会。他在致欢迎辞时表示,我们需要更具批判性地思考新兴科技及其与人的互动。雷蒙校长说:“‘智能’和‘创造力’等词语倾向于将机器人格化,把它们当作人。随着最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诞生,我们的社会需要决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确定使用规范。”
Keith Ross教授简要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背后的技术原理,解释了语言模型依托数学算法的运行机制,并向大家讲解了机器学习中快速发展的领域——深度学习。
“(这一过程是)将文本数据输入人工神经网络后生成可输出的文本内容。输入的文本在该网络内经由上千亿个参数的处理,加权后生成可输出的文本。我们在测试阶段会调试参数,让每一次加权都能实现预期目标。”Ross教授表示,“测试结束后可固定参数,此后人工神经网络便能就用户的提示语(prompts)给出答案。”
Monika Lin教授在会上就参数抛出问题:如果机器能够自主设置分类和参数,会发生什么?她分享了媒体艺术家、导演Refik Anadol的作品“Unsupervised”(编者译:无人监督)。该作品是相关领域的代表作之一,使用包括138,000张图片在内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馆藏的元数据,创造了一套复杂的收藏和数据集分类系统。Lin教授认为,此类软件机器学习平台可以减少人类干预。
雷蒙校长就所有权和版权问题提出疑问。Lin教授表示,AI生成艺术作品所有权中涉及的可达性和包容性问题有待讨论,而谁有能力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仍待商榷。王菁教授强调了人类在知识构建中的作用,并在分析AI生成内容时视其为人类主导的过程。她呼吁AI用户担起核验知识的责任,并认为“深度细化法规可以助推AI的发展,同时还能保护作者的权益”。
Gabrielle Chou教授探讨了创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新模型的可能性。她认为全球在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不在于预算,而在于如何获得图形处理器(GPU)和数据”。她表示,“高质量文本是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基础,中国面临的挑战在于网络上缺乏大量高质量的中文文本。”
Christian Grewell教授重点讨论了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情况。他表示,“中国企业已在这个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在应用软件方面,但在获取GPU上仍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各企业可通过进口GPU或使用现有的GPU云服务器获得相应功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本次座谈会最后聚焦的重点。Keith Ross教授认为,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幻爱情电影《她》(Her)中人类与AI运行系统产生亲密关系或许会变为现实。他说:“人类将与‘虚拟人物’建立起从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Ross教授还表示,AI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并建议学生们在思考未来深耕领域时将“是否需要同理心”纳入考量范畴,因为即使在AI时代,同理心仍会是最为珍贵的人类品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