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到京剧节奏——上纽大特色寒假课程(J-term)

2018年1月26日

刚刚过去的寒假里,来自全球各地约50名学生,来到上海纽约大学参与一月寒假课程(J-term),收获匪浅。课程覆盖广泛,包括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设计冲刺课程,以及木刻版画等。

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海外交流学习学生,和来自世界各地其他大学的学生,占本学期寒假课程学生总人数的75%,学生构成相当国际化。

来关注一些别具特色的寒假课程:

全球视野下的人口迁移与种族

 

 

Hua-Yu Sebastian Cherng教授的“全球视野下的人口迁移与种族课”上,学生前往上海普陀区沪西清真寺和附近的美食集市,考察中国宗教史及宗教与都市生活的融合。

课程还关注国际和中国范围的人口迁移,探讨这一迁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种族概念会产生哪些影响。

Hua-Yu Sebastian Cherng教授还与非营利性公益组织“铺路石青少年发展中心”合作,学生们担任志愿者,为在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义务英语教学。

“这门课上,学生了解到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农民工占中国劳动人口的很大一部分,但由于户口制度,他们的子女所享受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是有限的,“Cherng教授说。

 

 

他要求学生将中国的农民工现状,与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移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一迁移过程对自我认同的影响。“虽然美国移民与中国的人口迁移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为个体追求与建立全新的、更好的生活,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更为明显。美国移民往往塑造了种族与族群的意识。而中国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往往受制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不仅仅表现在获得社会服务的门槛上,也表现在个体的身份上。”

2018届学生、互动媒体艺术专业的杨正尧说,这门课上学到很多关于分析人口迁移的定量方法,让他受益匪浅,消除了以前的一些陈旧观念。“我们学会了首先要去挑战基于正确数据所做出的假设,再从社会学、人类学或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去解释数据。”

 

节奏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的计算机科学项目主任Godfried Toussaint教授,为上纽大带来了他的跨学科和多元文化课程——“节奏”。这门密集学习课程介绍了何为节奏,以及节奏如何体现在音乐和视觉艺术当中。

Toussaint教授曾是一名吉他手,现在是一名鼓手。他讲授架子鼓入门知识,如何识谱,以及利用算法和电脑软件分析、创作节奏。除了书面作业,学生需要探索音乐在时间模式方面的谜题,并用乐器练习、演奏律动的旋律。

Toussaint带着学生观赏京剧表演,记录下所听到的节奏,将其与课堂上接触到的一些节奏进行对比,“令人惊讶的是,同学们发现这段京剧和非洲音乐的节奏中有五个非常相似的地方。”

 

 

“我们分析出好的节奏共有的特质。其中一点就是,用欧几里得算法将有声和无声节拍尽可能平均分布在一个循环中,这是创作优美节奏的必要条件之一。”

课程结束之际,学生对比了鸟鸣节奏与音乐节奏,研究如何将机器学习应用于优美节奏的创作和赏析,汇报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了解更多关于上纽大1月寒假课程暑假课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