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

Publication Type
Talks

2月27日,上百名上海纽约大学师生参与了题为“我的数据去哪了?”的讨论会,着重探讨互联网数据收集对当今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参与讨论会的包括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部主任Keith Ross、副教务长Clay Shirky,以及助理艺术教授Roopa Vasudevan,讨论内容涵盖从个性化广告到社交媒体的隐私问题。

“像谷歌、雅虎、Facebook这类公司会提供免费服务,但天下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我们虽然可以使用这些公司提供的优质服务,但与此同时付出的,却是我们的个人数据,”Ross说。

数据收集的做法并不是新鲜事,但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几何级数增长、发展,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所产生的影响,也已进入公众视线,引发担忧。

当天讨论会上,主要讨论的焦点涉及互联网隐私遭侵害的种种后果。Shirky和Ross两位教授,均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说明数据收集这一做法的普遍性。

“如果我想买一个U盘,数据收集后的分析会认为你想要几百个U盘,”Shirky教授打趣道。

作为互联网技术经济效应方面的知名作家与学者,他还指出,商业驱动力导致在线隐私遭到损害。

“数据收集不是互联网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副作用,而是这些企业所从事的业务”,Shirky教授认为,互联网行业的经济驱动导致对隐私的漠视。

就互联网隐私和监控问题的预防措施,Ross教授总结道:“如果你真的想拥有私密的生活,就必须扔掉你的智能手机,删掉Facebook账户。”

文/May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