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上海馀生》导演René Balcer:当下世界的历史回音

Publication Type
Talks

纪录片《上海馀生》导演兼编剧René Balcer,向我们讲述了二战前夕,在纳粹统治下的犹太人从欧洲逃亡到上海的故事。在他看来,这段历史与当下世界所发生的一些事,有着相似之处,是历史的回音。《上海馀生》的拍摄地点横跨六国,围绕来上海求生的犹太难民的艰难旅程,以及帮他们在中国立足的当地上海居民展开。救助过程中结成的深刻友谊延续至今。

 

问:您拍摄这个故事的动力是什么?

 

我了解这个故事有很长时间了。我妻子来自上海,她的父母给她讲过这段故事。当有机会把它拍成电影时,国际上正遭遇叙利亚难民危机。 我很想寻求历史对这类事件的回应方式,这也是我拍摄的主要动力。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会有相似之处,果然,当今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

 

1

上海报贩与犹太难民儿童


问:你认为,当前的难民危机与这段历史有哪些相似之处?

 

1937-1938年期间,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遭到迫害,没有国家愿意接收他们。罗斯福多次发表演讲,指德国间谍可能混入难民之中,加拿大则表示,“一个难民都嫌多”,这主要是由于种族歧视、排外和孤立主义。令人惊异的是,这段历史和现在拒绝接收穆斯林难民如出一辙。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想向人们展示这些难民他们到底是谁,更想表明他们原本可以有怎样的人生。纪录片结尾,我们呈现了这些难民的近况,他们中大部分是犹太难民,有一位是中国难民,他们都为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做出了贡献。

 

2

上海的犹太难民在室外做饭

 

问:当时上海犹太难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情景?

 

上世纪30年代末,他们大多住在上海虹口区。这里是当时最贫穷的地方,也居住着中国难民。由于纳粹的迫害,犹太难民在离开欧洲时一无所有。语言和文化不同的两个群体生活在一起,贫困交加,资源匮乏,感觉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家友好相处,互相适应,彼此帮助。

 

3摄制组在虹口进行拍摄

 

问: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不同的群体融入到了一起?

 

我认为这和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受儒家思想影响,人们的处世哲学是大家本来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是否受过教育,是否尽了孝道等等。虹口居民自发地向难民伸出援手,使他们居有定所。

 

4

周慧珍展示父亲的照片

 

问:您的纪录片对这段历史有哪些全新解读?

 

以前也有几部关于这一主题的电影,旦都只是从犹太难民的角度出发。而这部纪录片,与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中国人进行了对话。片中人物当时大多是儿童或青少年,所以,片子也从儿童和青少年的视角,揭示了他们在那个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

然而,我们并没有事无巨细地记录所有的事,比如没有提及当时的犹太管弦乐队和犹太人报纸,这和那些孩子的经历没有直接关系。这部纪录片可能会引发大家去思考中东难民儿童的未来。

 

问:您期许观众观影后获得什么样的感受?

 

除了了解这段历史,我希望观众在面对难民和减贫等全球性议题时,不会感到无力。不管是孤军奋战,还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其实你都可以行动起来,影响他人。   

 

5

René Balcer

--

本片在上海纽约大学的特别放映,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赞助支持。特别感谢:René Balcer,联合监制Carolyn Hsu,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写作项目讲师Ezra Claverie博士。

文 Charlotte San Juan

点击此处观看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