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沉浸式!22名国际生在上纽大的中文一“夏”

banner
2023年10月 9日

2023年夏天,22名来自八个国家的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学生齐聚上海,投入到为期九周的沉浸式中文学习中。不论他们的母语是英语、西班牙语、泰语、德语、韩语还是越南语,在这60多天的课程学习中,中文是唯一通行的语言。

这是上纽大中文部第五次举办暑期沉浸式中文项目。这些文化背景各异但都有一定中文基础的学生,在通过项目的前期面试、选拔后,可进入中级班或高级班,参加九周的密集式语言培训,并获得可计入大学成绩单的八个学分。

因为要在九周时间里上完两个学期的课程内容,“项目强度大”几乎是所有学员的感受。挑灯夜战,早起晨读,在这群学生身上并不鲜见。

他们的一周通常是这样度过的:上午三小时的小班课,下午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辅导练习或文化活动,晚上自习答疑,周五中文餐桌(Chinese Table)和城市考察(Field Trip),两天后的周一还会进行上周五考察后的口语报告分享会。测验或考试是家常便饭,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

p1
同学们参观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在虹口城区行走,走访华师大,乘船前往嵊泗岛

 

挑战虽然显而易见,但学习过程并不被动,教学方法也绝不枯燥。

诗歌、汉服、舞蹈、茶道、太极等文化活动被巧妙地安排在语言学习中,还有虹口老街巷城市徒步,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参访,与来自四川的彝族中学生座谈,与社会企业“乡村笔记”合作,登上浙江舟山嵊泗岛进行两天一夜的人文考察……

这些学习场景的设计和学习项目的安排,都是希望将中文语言的学习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让无处不在的语言学习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自然流淌出来。

这时,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再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而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读到并理解一个更鲜活、更立体的城市与国度。

 

p2
左上:第一周的“中文餐桌”;右上:桌游语言活动;左下:点茶文化课;右下:书法文化课

 

2023年项目收官,学生们如何回看这个夏天的体验和收获?为何有人愿意远赴重洋来到上海学中文?为何有人会连续两年参加同一个项目?对于学好中文,他们又有哪些诀窍?

以下,是其中三位同学的故事。

 

p3

Adriana Gimenez Romera(艾蓝)
上海纽约大学金融学(商学与金融)二年级
来自西班牙

“我强烈推荐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国际生参加这个项目。它提供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独特学习机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

我在西班牙东南部一个叫洛尔卡(Lorca)的小城长大,母语自然是西班牙语,但法语和英语自小就学。学得越多,越发觉得语言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复杂和美丽的桥梁,是认识世界上各种独特文化的钥匙。

我的专业是金融学(商学与金融),自从一年前来到上纽大,开始学习中文,我的目标就不仅是流利地说中文,而是希望通过掌握这门语言,更深度地理解中国的商业生态,更加爱上中国。

经过暑假九周的密集训练,我觉得我离目标又近了一点。这个沉浸式项目与平日中文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论课堂内外,我们都只能说中文。这样的好处是,我真的专注在了真实的中文世界里,可以全身心地观察对话究竟如何在生活中自然发生,理解语言中的一些微妙之处。

当然,挑战是难免的,经常说着说着就卡壳了。这个时候,我首先会让自己放弃用英文替代的想法,而是逼自己努力地找同义词,换一个方式解释。进步,通常就是这样开始的。

另一个学习窍门在于,不要害怕说自己不知道。一开始,当我发现同学的水平远远高过我时,我压力很大。但后来我意识到,大家也许只是长处不同。每天在课堂上,我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和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一样多,换个角度去想,“压力”就变成了“激励”。

我习惯早起复习。对于文化活动,我一个也不会错过。我的动力就是看到自己有进步,并且从老师、助教和同学那里得到正向反馈。

回顾这九周,最艰难的任务往往也是最值得骄傲的瞬间。那是跟四川彝族高中生的互动,我面对60名中文母语听众做了六分半钟的演讲。太紧张了!要知道,我那时候才学了九个月的中文。我讲述了我从小梦想出国留学,然后抓住了极宝贵的机会,来到上海纽约大学读书的故事。演讲结束,坐在我旁边的小女孩转头对我说,“你太棒了!你说的我全都听懂了!”

那一刻,我真为自己骄傲。因为我能够用中文分享如此贴近我内心的东西。在那之前,我曾经意识到自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那个瞬间,我真正意识到“很大”意味着多大的飞跃。

 

p4
艾蓝和彝族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段暑期中文学习旅程带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当我语言掌握得多一点,我与这个国家的人就更亲近一点。

老师带我们去了舟山的一个小岛——嵊泗。在那里,我们和一位餐厅老板聊了40分钟,她向我们敞开心扉,讲了自己和女儿之间的故事。她的女儿也有一个留学梦,她给了孩子她能给的全部支持。我听完很想哭,因为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妈妈。语言勾起了回忆,也连接着情感。写诗是很特别的抒发情感的方式。我发现,经典的中文古诗喜欢用有视觉感的意象,而在英文里,隐喻和比喻更常见。

在一堂诗歌文化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改写古诗。我和来自纽大的同学雨欣搭档,在《天净沙·秋思》基础上创作了一首《抱住黄昏》。老师说最后一句很打动她——

在黄昏的时候,

在夕阳下,

我成了一匹马,

我跑到了一条路上,

我认识了一只乌鸦,

我们成了朋友,一户人家,

乌鸦抱住了我,就像藤蔓抱住了树。

我和雨欣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友谊。我现在还会跟这个夏天交到的好朋友联系,尽管大家散落在世界各地,但依然可以给彼此鼓励。

 

p6

Wendy Benitez Jaramillo(贝雨欣)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商业与政治经济专业二年级
来自美国

“从纽约来上海,是我这个夏天做的最好的决定。

我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的公立教育体系里长大,那个时候学校不提供中文课程,我父母也无力承担校外培训的费用,所以,尽管我一直被美丽的汉字所吸引,但并没有机会真的接触中国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直到我进入纽约大学读本科。我的主修专业要求我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达到中级水平。于是,我选了中文,还遇到了充满热情的高老师。是高老师告诉我暑假在上纽大有这样一个沉浸式的中文学习项目。可是,临行前我的生活出了些状况,我差点放弃了这个项目,但想想,机票都已买好,又已经交了钱,就下决心从纽约飞来了。

我要说,坚持参加这个项目,是我做过的最明智的决定之一。

 

p7
雨欣在汉服文化课和太极文化课上

 

起初,我非常吃力,听不懂老师和同学在说什么,我觉得我在拖大家的后腿,有一次跟老师面谈,我压力大到哭了出来。可我知道,这个时候,除了全力以赴、勤奋苦读,别无选择。当九周课程结束,我被宣布获得由项目学员们评出的“最大进步奖”时,我又激动又感动。

我之所以这么乐观又这么拼,是因为我的家人。我出生在一个低收入的移民家庭,无比珍惜现在拥有的机会,对我来说,接受到优质高等教育就像是一种“特权”。因为我的家族里还没有人读过大学,我是第一个。父母为了让我能过上比他们更好的生活,牺牲了他们自己的生活。让爸爸妈妈为我感到骄傲,是我现在能想到的对他们的唯一回报。

也因为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成长背景,在这九周里,除了强度和难度都很大的课堂学习,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与四川彝族少年的互动。尽管我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家,但我能与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我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不清楚方向,对如何升入理想的大学也不太了解,可是他们那么友好、充满好奇、渴望学习,想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看见这群中学生就像看见了当年的我自己。我真心地祝福他们。

结束暑期中文课程后,我去了一趟北京旅行。在飞机上和火车上,我能和陌生的中国人聊上几句,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回到纽约,我一定会继续学习中文。我的目标是结束在伦敦和马德里的海外学习后,继续高级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中文辅修学位。未来,我想在国际关系领域工作。到时候,我的中文技能一定能派上更大的用场。

 

6

Pitchakorn Siripakorn(施品佳)
上海纽约大学世界史(全球中国学)专业三年级
来自泰国

"我一直希望把我对中文的热情传递给别人。虽然一想到未来有些忧虑,但我相信,坚持做喜欢的事,擅长的事,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事,它们总会牵引着我去向一个美好的地方。"

我生长在泰国中部的暖武里府,身上有1/4的中国血统。我的祖父来自广东汕头,可惜他在我出生后几天就去世了。父亲偶尔会聊起祖父,告诉我一些中国的成语和谚语。

小时候的我并不爱学中文,因为复杂的汉字和语音让人抓狂,但越长大,接触越多,就越能够欣赏中国语言和文化里的美,对家族的历史也越发好奇,甚至想去一趟汕头寻根,看看故乡的人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所以,对我来说,认真投入地学习中文就像一种生命的召唤。

我的专业是世界史(全球中国学)。我挑战过一门难度很大的课——“古代汉语”(Classical Chinese for Advanced Mandarin Learners),这门课是开给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而我是课上唯一的学生。大概是我的刻苦、对中文的热情和助人为乐的性格,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又加上我去年暑假参加了这个项目的高级中文班,进步明显,于是老师主动问我,想不想成为今年暑期沉浸式中文项目的学生助理,也是这个项目第一位学生助理。

我的答案是YES!于是,我成为两度参加这个项目的上纽大学生,去年是学员,今年则是助理。

 

4
品佳和助教们在嵊泗码头

 

身份发生了改变,我的思维和视角也变得不同了。今年,我不仅要让自己继续学好中文,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其他同学的学习体验,帮助这个项目取得成功。

后勤,协调课程组织,促进学生和老师、助教间的沟通……在九个星期里,我承担的工作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学习和行政上的支持。我们要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包容、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每个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支持。

我最大的工作感受是,组织好一个项目,甚至一个活动,都很复杂!要确保同学们能学到东西,又要兼顾不同背景学生的偏好、兴趣、需求和期望,这里面有许多技巧。任务并不容易,但我也很幸运,能跟一群优秀的同事学习如何专业地做事情。同事们的踏实、勤奋、开放、谦逊和奉献,着实叫人欣赏。

我最喜欢每周一下午的分享会。当看见同学们用新学到的词语和句子来展示每周城市考察的成果,并且越来越自信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用心完成的课程设计对大家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7
品佳在配音文化课和书法文化课上

 

我跟艾蓝一样,也非常喜欢嵊泗岛之旅。我发现,当我中文学到一定水平时,去到全是中国人的环境里,能从他们的语言里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甚至品出一种幽默感。比如说,跟岛上川菜馆老板聊天,我们问了她一个关于生活观的问题,她的回答很有意思——“该怎么过就怎么过”。

短短八个汉字,随性、轻松,又体现着当地人面对生活的适应力和韧性。这样精妙的表达是深深扎根在中国文化之中的。所以,语言确实是一扇窗,让我可以与中国人建立超越语言的联系,有机会理解他们的生活。

如果问我对未来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有哪些建议的话,我想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不要害怕犯错误。要知道,犯错误是学习的自然过程,我们应该拥抱这些错误,不要害怕向助教和同学求助。我也建议大家充分利用周末的机会出去探索,这是增加对城市和地区、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理解的绝佳方式。

我相信参加这个项目,会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旅程。

 

3

2024年夏天,上纽大将继续举办暑期沉浸式中文项目。可点击官网获得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