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大教授关于人类“延迟折扣”研究成果获发表

2019年4月 12日

现在能得到50元,或者一个月后得到100元,你选哪个?是马上获得较小的奖赏,还是忍一段时间,获得更到高的奖赏?

上海纽约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Jeffrey Erlich一直在探索人类在“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之间会如何做出选择。今年2月,他关于“延迟折扣”在文字形式与非文字形式(图像与声音)下如何分别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eLife上。

“延迟折扣”的意思是,个体对于一个奖赏的主观价值,会因为该奖赏被延迟而降低,延迟越久,降得越多。因此,所谓的“延迟折扣”不是奖赏真的被“打了折扣”,而是对于该奖赏的个体主观价值发生了变化。

Erlich教授此前主要使用鼠类研究“延迟折扣”,但此次他以人为实验对象,并对比动物实验的结果。团队使用常见于动物实验的非文字形式,让实验对象理解奖赏会延迟数秒;同时使用常见于人类实验的文字形式,告知实验对象奖赏会延迟一段时间(数周/月/年),然后对比两种实验结果。

“我们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实验对象基于文字刺激和非文字(图像+声音)刺激做出的决定是否一样?”Erlich教授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意味着针对动物开展的‘延迟折扣’研究,和针对人类的研究具有不同性质。”

 

Erlich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Erlich教授及其团队成员2017届本科毕业生、曾任本科生研究员的王宇玥,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Evgeniya Lukinova,在上海纽约大学行为与实证经济学实验室,对63名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进行测试,看他们是会选择等待从而获得更多奖赏,还是屈服于冲动,选择在当下获得较小的奖赏。

这项实验以文字形式和非文字形式任务,在电脑上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Erlich教授说,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这两种方法测试人类,并在之后对比动物的非文字测试结果。

实验表明,在文字形式和非文字形式任务中,学生的选择结果一致。有耐心的学生接受更长的等待时间来获得奖赏,冲动的学生则不选择延时满足。

Erlich教授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延迟折扣”,特别是关于短期决策的研究打下基础,例如冲动购物和“付费或等待”模式的电子游戏。针对这些情景,科学家可使用动物行为模式了解人类面对短期决策的反应。

针对应该消费还是攒钱为退休做准备的长期决策,Erlich教授提醒道,用动物行为模式解释人类决策可能帮助不大。

此次也是Erlich教授第三次在非营利性科学期刊eLife上发表论文。eLife于2012年创办,是一本免费的科学期刊,旨在提升公众对科学创新的理解和关注。Erlich教授说,选择在eLife这一面向公众、推动开放科学的平台发布论文,是他有意而为之。

“可重复性和开放性是科学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而eLife这样的平台是解决方法之一,”Erlich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