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海纽约大学学术英语项目(EAP)的学生在两小时的期末秀上,通过研究海报、商业提案、视频作品等,展示了沟通能力与创新成果。
每逢秋季学期末,同学们都有机会展示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期末秀也提供了一个比课堂更具自由交流和自主发挥的环境,而学术探讨氛围不减。通过学术英语项目,同学们打磨各项学术技能,锻炼了展示演说、街头采访、积极聆听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本学期学术英语项目分为五个研究主题,包括社会科学、哲学、商业、科学和城市研究。
学术英语项目副主任Brandon Conlon说,“提高沟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是积极聆听,但这一环节容易被忽视,也难以在课堂之外进行评估。聆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环节,贯穿学生的学业生涯,对他们影响深远。”
“期末秀上的同学们,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和教职员介绍并解释自己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锻炼,”Conlon教授说。
刘怡萱来自Conlon教授的“谈判课”。她的研究主题是个人身份的塑造,并力求从更高层面,探讨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认同该何去何从。
“身份认同是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想象的自我、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人对你的看法,”刘怡萱说,“我想了解全球化进程从微观层面对个人的影响。”
蔡婷婷修读的是学术英语项目讲师Genevieve Leone的“21世纪商业”课,她展示了自己的玩具共享项目“Sharebox”,其灵感源于她发现很多孩子的玩具最终都被闲置在家。
“共享模式将催生更多的社会效益,孩子们传递、分享玩具,认识新朋友;这个项目也可以用于农村教育,教孩子制作、设计玩具,”蔡婷婷说。
丁雨昊、 彭玺竹、陈美辰三人来自Marcella Caprario教授的“公共领域的科学”课,他们合作研究科学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经过数轮采访与调查,小组成员认为因受众科学素养的缺乏,加之假新闻与偏见,科学常常遭到扭曲。
“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开放提问进行采访,而不用诱导性提问,”丁雨昊说,“我们也了解到双向沟通的有效性,以及在倾听他人说话的同时,应该以肯定的姿态与积极的表达方式做出回应。
王佩瑶修读了Anjuli Pandavar教授的“城市与城市意识”课。开展研究时,她前往长乐路的前法租界地区,采访了当地商户、居民和路人,然后将这段经历制作成15分钟的纪录片。
“作业要求英语完成,当时很难找到会说英语的当地人进行采访。这次经历充分锻炼了我的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王佩瑶说。
徐伊桐与团队成员以华特迪士尼公司为例,对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展开综合性研究。团队发现迪士尼的很多电影里存在文化误解及对种族的刻板印象,以及迪士尼乐园里每日产生大量垃圾。
“我之前从未意识到,消费主义对人类生活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徐伊桐说,她修读了Glen Cotten教授的“消费主义和幸福”课,“购买及消耗物品,不会给我们带来恒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