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创造力在教育上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全世界范围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PCI)主任Adam Brandenburger教授说,“尤为突出的是,一些原以为不会有变动的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只学习一套静止不变的假设、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一所大学该如何教育和培养创造力呢?
Brandenburger表示,“可以说,上海纽约大学并不需要专门讲授创造力。这所学校自成立以来,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老师,汇聚在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同时,上海纽约大学的师生,受益于和纽约、阿布扎比师生的紧密合作。
上海纽约大学对创造力的培养始终秉持深入、细致的思考,不局限于建立孵化器、扶持创业的常规做法。
“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对上海纽约大学来说,学生就是我们的创业投入。无论他们之后是想成立自己的公司,还是在已有的公司工作,或是读研,甚至去做和上述选项皆不相同的事,我们都会支持他们。我们希望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创业精神的个体,”Brandenburger说,“上海纽约大学教的是创造力、创新力、创业精神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学生能以长远的眼光学习、观察、思考,我们也在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投入。这是我们的深谋远虑。”
在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弗里·雷蒙和Brandenburger教授联合讲授的新课——“创造力入门” (Creativity Considered)课上,学生须通过对艺术、科学理论、音乐、科技、文学等诸多领域创造者的案例分析,研究、探寻创造力的共同特征。
Brandenburger教授说,“这门课质疑并挑战那些对创造者的固有印象——充满自信、起初遭误解,但最终取得胜利的孤胆英雄(通常还是男性)。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到创造力所具有的多层面现实,并让他们发现、了解自身的创造力。”
而这门课只是上海纽约大学培养创造力、创新力和创业精神的实例写照之一。
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衞周安表示,“现在,创造力成了衡量伟大的标准。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将看似无关的元素以全新方式结合在一起,我们就是在培养他们发展出当今世界所需的重要技能。”
学生们可以选择探索社会、科技、与创新之间联系的课程,这些课包括“创新:深圳风格”(Innovation-Shenzhen Style)、 “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 “设计冲刺:现代社会老龄化与人类未来健康”(The Design Spirit: Modern Ageing and the Future of Health)等课程。
在“设计冲刺”课上,同学们参观了上海本地的养老院,前往高龄体验馆,穿上增重服,戴上妨碍听力、视觉的设备,模拟、体验高龄者身体机能退化的感受,通过亲身体验,建立起对衰老过程的同理心。
同学们利用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开发出一款名为“常生”(Health Front)的应用程序。这款应用程序能协助老人查找家附近的健康活动和医疗保健机构,来应对上海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与优质医疗服务缺乏的现状。应用程序在显著位置上设有一个紧急求助键,可以让老人在感到不适或有突发情况时,一键呼叫最近的急诊室。
近期的一场由美国知名通信公司Qualcomm发起的创客马拉松大赛中,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体现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创造实力。大二学生Chelsea Polanco与队友合作发明了可以有效抑制酒驾事件的酒精测试仪。基于对酒驾问题的长期关注,Polanco提出在车钥匙里装上乙醇感应器,通过汗液感知驾驶者体中的酒精含量,并向应用程序传递相应的信号。这一独特的设计发明,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Polanco热爱编程,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她表示,会继续改进这个设备,让它变得更加实用、有效。
课堂之外,还有创意无限的讲座与活动——吃的艺术与味的科学相遇;品牌设计;多元文化世界的插画与版式设计;编舞遇上虚拟现实(VR)技术……这些都能拓展、丰富学生的教育体验。
Brandenburger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创造力的核心是将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实际上,首先应该拥有不同领域的丰富经验,然后再将这些经验以有趣的方式进行融合。史蒂夫·乔布斯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创造者应该有能力将已有经验融会贯通,生成新事物。”
在上海纽约大学,学生不仅得以拓展知识,积累经验,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所得以全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产生新的创意与想法,并对老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Brandenburger教授说,“当今世界急切地渴求新知识。气候变化是当前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全球化所造成的经济失调,也在这份挑战清单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机遇——全球范围内新增了数亿人口的新中产阶层,随之而来的,将是巨大的市场与需求。”
“需要有新的知识来迎接、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Brandenburger教授说,“让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将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