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的愿景

Todd Meyers,上海纽约大学人类学副教授。他发表过全球健康议题的诸多著作,是上海纽约大学新成立的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医学与卫生社会人文研究中心的创建主任。采访中,他谈论了正在进行的研究,对新成立中心的愿景,以及上海纽约大学如何成为开展全球健康人文研究的最佳地点。

 

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领域。

我是一名医疗人类学家,这是一个简称。应当说我是一名有公共卫生科学及医学史背景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家。我的研究领域是医疗系统及概念、临床经验、社会关系,以及患者的病痛表达如何影响患病经历。

 

请问您现在正在从事哪些研究?

我即将完成一本名为“Black Figurine的书。这本书从2002年开始写,追踪了一位巴尔的摩的女性患者,记录下多种慢性、急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影响,扩大讨论了“护理”的概念。这项医学研究试图理解、接受人类与多种病痛共处的这一日常现实,侧重于慢性、复发性疾病的偶发特征对社会与家庭、个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

 

此外,我还参与了很多合作项目,并刚刚完成了几个长期项目。其中一个是和Stefanos Geroulanos合作完成的著作“The Brittleness of the Body”。Geroulanos在纽约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一战期间出现的“整体性”和“内环境平衡”的医学概念。还有一个项目是与爱丁堡大学人类学家Richard Baxstrom合作的。项目通过对电影和近代早期巫术的研究,寻找证据来证明未知力量是人类科学的基本问题。这本书名为“Realizing the Witch”,福特汉姆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这两个都属于档案项目,花了约五年时间完成。

 

您在上海纽约大学参与创建了新的跨学科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推动对全球健康问题的理解。能否请您表述一下对这个新创中心的愿景?

上海纽约大学医学与卫生社会人文研究中心的目标,是推动对健康与医学的人文研究。从实践角度来说,指的是我们对健康与痊愈的多种观点持开放态度,不一定只能使用生物医学框架作为研究起点。

 

公共卫生从其定义来说,就是跨学科的。公共卫生科学的技术方面非常重要,而如何从实际操作角度界定问题,从而开展干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有效的努力,这就需要利用历史、政治科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资源。

 

健康与否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成立一个中心,致力于解决人类日常生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通过历史的纵深和地理的广度,基于现实与想象加以研究,对任何一所大学来说都非常重要。上海纽约大学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环境,这里的师生所体验到的全球教育具有挑战性,与众不同。所以说,这里是成立医学与卫生社会人文研究中心的理想之地。

 

中心将如何支持学生的学习?

医学与卫生社会人文研究中心将促进广泛的跨学科交流,鼓励学生去思考他们的学习经历可以如何触及不同领域并得以应用,从而加强上海纽约大学学术项目的跨学科交流。

 

今后,中心每年都会向所有学生开放一门名为“社会、健康与医学”(Society, Health, and Medicine)的课程,学时一年,探讨当今最新的的医学与全球健康问题。

 

中心现在有哪些项目与活动?

中心将于2月23日至23日举办全球医学史研讨会并将于2月24日举办对公众开放的专题座谈会。

此次研讨会将汇集医学史和医学社会研究的众多学者专家,他们来自多个领域,包括:神经学史和神经科学历史、食品文化与健康、全球癌症研究、药物对社会的影响、流行病学、医学伦理,以及动物实验史等。研讨会上将敲定《医学文化史1920-2000:现代与后现代》(Cultural History of Medicine, 1920-2000,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Age)一书的内容。该著作将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发行。

很荣幸中心能以这样的方式揭幕,并在上海纽约大学开启一场全球健康带来的社会政治影响的对话。

--

请点击research.shanghai.nyu.edu/cshm,了解关于上海纽约大学医学与卫生社会人文研究中心的更多信息。或发邮件至tem3@nyu.edu,联系中心主任Todd Mey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