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助力社会工作

Financial Means, Social Ends
2018年11月2日

10月30日,来自社会工作与金融领域的学者集聚上海纽约大学,通过一场“社会工作与金融: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可能”圆桌会,共同探索将金融知识与方法,应用于扶贫及其他可持续发展举措的可能性。本次圆桌会由上海纽约大学和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联合举办,纽约大学上海纽约社会工作硕士项目协办,旨在推动金融和社会工作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对话,促进包容性、平衡增长与持续变革。

Financial Means, Social Ends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上纽大全球社会工作项目负责人徐庆文教授对此次圆桌会进行简短介绍后,上纽大商业与金融学实践副教授Rodrigo Zeidan首先进行了演讲,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定义与诠释贫困,认为贫困通常是“无法长远决策”而导致的后果。

他举例说,贫困学生可能会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放弃就读顶尖商学院的机会,但却没想到,毕业后所获的高额薪酬可以偿还助学贷款。“贫困人口很难想到要投资未来,他们只能考虑短期利益,”Zeidan教授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去借利率高达500%的高利贷,也解释了为什么贫困会导致犯罪、药物滥用等次生问题。贫困让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打了折扣。”

他主张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识培训,以便为所服务的对象提供有效的财务咨询与帮助。“目前,大多数社会工作者对金融领域知之甚少。”

Financial Means, Social Ends

回应金融专家的观点,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Jami Curley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朱眉华教授分别报告了各自在圣路易斯市和上海市开展的把资产建设和低收入家庭服务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工作。中美两城的干预性研究均指出,相比单纯的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服务,融入资产建设内容的助贫项目对多数家庭指标的提升,如儿童学业表现、金融知识、家庭持续脱贫、和家庭功能有效运转等,正向效应更为明显;两位学者也发现,因各种制度和家庭的原因,参与项目的家庭均存在较高的流失率。

圣路易斯大学的Julie Birkenmaier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黄晨熹教授随后介绍了美国社工教育中金融社工方向的教学实践和中国金融社工发展的前景。Birkenmaier教授指出,金融社工课程在美国社工教育中已经开始了探索,金融社工是符合美国社工教育协会对社工能力的要求的,但这一领域依旧存在一些挑战,期待中美社工同仁共同来探索前行。黄教授则探讨了金融知识在除贫困之外其它社会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如老龄和健康领域,并指出国内的若干福利政策和项目已经包含了金融的内容,例如以房养老,在几个财经大学中也已经开始金融社工教学和实践的探索,综合型大学中的社工教育则可从开设金融课程开始。

圣路易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黄进则进一步深究了贫困人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无法长远决策的原因,并敦促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加强对弱势群体给予更为系统化的支持。“具备所谓穷人思维是谁的问题?贫困人口难以摆脱思维陷阱与局限,因此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敦促社会福利政策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执行应该是关注的重点,”黄进教授说。

以大多数美国人参与的养老金账户401(k)退休福利计划的改革过程为例,黄进教授表示,“在这一退休福利计划刚刚推出时,大家可以自愿参与,但只有少数人加入。随后政府采取了另一种做法,为每位公民自动注册了这一计划,但允许大家事后退出。这样,401(k)计划的申请率几乎达到了100%,从而惠及大多数人。”

为时两小时的圆桌会过后,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及上纽大助理教授金敏超主持了提问环节。“鉴于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个人和家庭在退休计划方面承担的责任加重,金融知识成为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每个人所应掌握的。因此,社会工作领域应该将金融知识纳入研究、教学与实践,“金敏超教授总结道。

Financial Means, Social 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