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女性主义、内卷……LEAD项目学生开展多元倡导系列活动

banner

上海纽约大学LEAD项目旨在通过对话、实践、融合和领导力的四阶平台,赋权学生推动多元共融。今年,LEAD项目学生策划了丰富的多媒体活动,举办了多场工作坊,希望在自己关心的平等议题上,增强意识、启发思考。

今年的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通过艺术展览和工作坊探讨女性身体在媒体和艺术中的呈现;通过视频和装置展现身份并非“单色”的标签,而具有多重面向;或以当前社会热词“内卷”为切入点,探讨我们在过度竞争和自我消耗现象中所扮演的角色。

LEAD项目的学生们可通过多达三个学期的时间与同学对话、合作,共同提升上纽大师生的多元化和社会平等意识。

一起来了解LEAD学生在本学期开展的多元倡导活动详情吧!

 

“所以你是···?” —— 单色身份活动系列

lead

她是女孩。Ta们是亚洲人。有多少次,我们是根据某个人的单一特征定义其身份?


2022届学生Jianing Zhang,2023届学生Declan Mazur、Jono Ganbold,2024届学生Cindy Li、Kat Woo、Tate Pan和纽约大学2024届学生Hannah Liu跨越不同地点与时区,携手制作了艺术装置和视频,并策划了相应校园活动,探讨诸如“亚裔澳洲人”或”色盲”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lead

装置前合影。图中从左到右分别为:学生事务部新生项目专员李莉 、多元倡导项目主管谭人众、上纽大2024届学生Cindy Li、2023届学生Declan Mazur、2024届学生Hannah Liuand(纽约大学)、2024届学生Tate Pan。团队成员还包括2022届学生Jianing Zhang以及两位不在上海的学生Kat Woo和Jono Ganbold

 

2023届学生Declan Mazur患有一种名叫“全色盲”的罕见色觉障碍。他设计了一个名为“迷离境界”的装置,对比色盲与非色盲人士眼中不同的世界。

 

lead

两边白板上画满了色盲人士需要格外注意的符号和路牌,如交通灯、视觉艺术品和时尚品。“世界在我眼中是不同程度的灰色,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房间,一半是彩色,一半是黑白,”Declan说,“设计的初衷是引发人们思考自己看待事物的视角、自己解读符号的认知过程,以及自身对颜色赋予的意义”
 
 

“跟小时候父母给我讲解的色盲知识相比,现在我看到的许多色盲研究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Mazur说,“最初策划展览时,我还在想是否应该找双‘正常的眼睛’,帮我识别不同颜色。但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提问,因为这种多元化和好奇心正是我们上纽大家庭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办这个展览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种交流彼此如何解读世界的对话方式。”

点击观看“单色身份”系列短片之一:《色盲》
 

lead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2024届学生Kat Woo采访了和自己同被定义为“亚裔澳大利亚人”的好朋友,根据Ta们的回应制作了视频“单色身份”系列短片之二:《亚裔澳大利亚人》。Woo还绘图介绍每位受访者和Ta们选择的与其身份相关的词语。

点击观看Hannah Liu和Cindy Li制作的“单色身份”系列短片之特辑《中国人与美籍华人光谱》

参与者们还绘制了五颜六色的“文字云”,探索各自的身份。

 

 

觉醒一代:“内卷”和劳工权利系列活动

lead

我们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上纽大2022届学生E’jane Li、2024届学生Alex Zou、纽约大学2024届学生Evy Gao(纽约大学)及学生事务部项目助理Ziyi Mo用两天时间,与上纽大社区成员一同探讨劳动、压力、竞争和剥削问题。

4月20日,小组成员在餐厅入口处设置了一个互动区,上纽大成员可以随时驻足分享自己被“卷”入无休止竞争的经历和感受。

4月21日的互动和展示则聚焦中国和世界各地被边缘化的体力劳动者。讨论中展示了由工人创作以及为工人创作的诗歌和歌曲,包括中国打工诗人邬霞、美国歌手鲍勃·迪伦及乌干达教师兼作家Isaac Watum的作品。

 

lead

 

“觉醒一代”项目组还举办了一场由学生主导的讨论,主题为“内卷:竞争与压力”。与会者在不同的讨论小组之间轮换,解读当下中国社交媒体上与劳动相关的流行语,如“内卷”和“打工人”。

参与者讨论的问题包括:竞争和自我消耗的系统是如何建立且延续的?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从项目研究阶段到落地实施,E’jane、Alex和Evy倾注了巨大心血。Ta们的活动协调能力和领导力有很大提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事务部项目助理Ziyi Mo说,“最令人惊喜的是,Ta们为学生以及教师员工创造了对话的空间,使他们听取彼此对竞争和压力的看法。”

 

“无耻之徒”:女性羞耻系列活动

lead

提起女性的身体,为何有如此多羞耻感?媒体如何影响我们对女性气质的看法?2023届学生Abby Clark、Hannah Owen和Daniella Guerrero,以及2024届学生Tate Pan举办了“无耻之徒”系列活动,解读与女性生理过程相关的耻感,以及艺术作品和媒体对女性气质的刻画。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三名同学与学生事务部项目助理Jingyi Huang密切合作,后者在构思、宣传和执行方面都给予了学生诸多支持。

5月5日,Owen组织了一场以“女性生殖器官与被物化的身体”为主题的工作坊。通过观看生殖艺术图集和行为艺术作品,参与者探索了社会看待女性身体的方式,以及艺术家在表达自己对女性羞耻感及所处困境的共鸣与看法的同时,如何在作品中描绘和对抗与生殖过程相关的羞耻感。

 

lead

讨论会上展示的艺术作品及部分学生观点。图源:上纽大多元倡导项目Instagram账号

lead

第二场工作坊“媒体、艺术与女性气质”由Clark主持。她选用诗歌和媒体视频片段作为讨论材料。
 
 
lead

 

第二场讨论会上学生创作的诗歌和提出的观点。图源:上纽大多元倡议项目Instagram账号

 

“我为这一批学生开展的多元互动项目感到骄傲。Ta们对多元与包容的关注令我欣慰,更让我倍感振奋的是Ta们将这种意识转化成了实际行动。”上纽大多元倡导项目主管谭人众说道。

“我希望过去这一学期的经历能加深Ta们对社会正义的认知,意识到这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努力的过程,”谭人众说,“Ta们的创造力和智慧让我们看到,由学生主导的活动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潜力和可能性。如何平等合作、面对突发情况如何随机应变、如何影响他人而不强施想法,这些是在从事倡导和社区组织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挑战,人们只有以自省和觉知的心态将理念付诸实践,才能在此过程中收获最有意义的成长。”

 

无性别洗手间倡议

lead

纽约大学2024届学生Dustin Baolong Chen、Hannah Liu和上纽大2024届学生Lauren Yawen Zheng发起一项倡议,呼吁在世纪大道校园及前滩校园设立无性别洗手间。

三人希望通过醒目的设计推广无性别洗手间的优势,比如:无性别洗手间内带锁的隔间门板上下不留空隙,能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减少排队时间;对有孩子、老人或有特殊需求的人士也很友好;不必再费力寻找“正确”性别的卫生间。最重要的是,无性别洗手间极具包容性,可以为包括跨性别者、性别酷儿在内的所有人创造安全的如厕空间。点击查看团队的设计样图。





欲了解更多项目信息,请关注Instagram账号@nyushanghai.d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