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细察 上纽学子非虚构写作寻访身边故事

A banner image of the zoom class

高楼大厦,白炽灯泡,绿荫公园,这些事物有何相似之处?在上海纽约大学“身边故事”(Home Stories)暑期项目主讲老师、《国家地理》前资深编辑Don Belt看来,万物无言却有声,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背后都蕴藏着有趣的人物故事,静待发现的眼睛去挖掘。”Belt教授说。

 

今年暑假,上纽大社区参与式学习办公室组织开展了“身边故事”项目。32名上纽大学生在项目主讲老师Don Belt的指导下,深入各自所在的社区探寻故事。他们于暑期在线完成了四节课的学习,并参与了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撰写观察报道、叙事文章,到运用互动地图生成器StoryMapJS绘制地图、呈现作品,等等。

 

a group shot of the class participants in a large zoom room

同学们参与项目的线上课程。图|“身边故事”网

 

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讲慢故事”。“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先学会放慢脚步,”Belt教授建议道,“认真留意周围的事物,把每一次邂逅看作是学习、体验和寻找故事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能与他人深度交流,你定能从中领略到邂逅相遇的魅力。”

 

该项目的想法来源于此前普利策奖得主、《国家地理》探险家Paul Salopek(保罗·萨罗佩克)与上纽大的合作项目。Salopek于2013年踏上环球徒步三万公里的旅程,开启著名的“走出伊甸园”慢新闻计划。2021年,Salopek行至中国,并做客上纽大,与师生们分享了缓慢行进途中记录的趣闻。此后,他以云南为起点,在中国境内继续徒步之旅。上纽大社区参与式学习办公室原计划与他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徒步旅行。

 

然而该计划因疫情取消,但如今学生通过“身边故事”项目,学习如何讲述关于家乡的“慢故事”。“学生们在Paul的启发下,正好可以借助本次项目做到‘知行合一’,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社区参与式学习项目主管钱春豪说,“一些人事物借由同学们的笔得以为更多人所知。”

 

2025届学生张宇萱参与“身边故事”项目的动力就源自Salopek发起的“走出伊甸园”计划。她最初听说Salopek与其环球徒步计划是在上纽大的两门课上——写作项目高级讲师David Perry的“探究性写作”课(Writing as Inquiry)和环境学实践助理教授Travis Klingberg的“环境与社会”课(Environment and Society)。也是从那时起,她对“讲慢故事”这一理念产生了巨大兴趣。

 

Photos of Zhang's interviewees: a watermelon vender on the left and a grad student on the right.

张宇萱以长江畔南京人的生活为研究对象,采访了一位西瓜摊主(左)及一位研究生(右)。图|“身边故事”网

 

“我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张宇萱说,“我不喜欢只是坐着码字。对我而言,走在路上、观察事物、探索故事是一种享受,能让我感知外界发出的信号。或许这也是‘讲慢故事’和环球徒步旅行如此吸引我的原因吧。”

 

2024届学生Ken Wu从小就喜欢读《国家地理》,这本杂志曾勾起他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如今能向杂志前资深编辑Belt教授请教、学习,他分外珍惜这样的机会,“作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我至今都记得《国家地理》中描绘的缤纷多彩的世界,让我不禁对自然、人文和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兴趣。”

 

Ken Wu ’24 took a visit to the craftsman space of Gongyi Road in Taisha

Ken Wu的研究聚焦中国的木工群体。他曾前往广东省台山市,实地参观考察当地的木工作坊。图|“身边故事”网

 

短短几个月的学习,Ken Wu收获颇丰。他在回顾这段经历时说:“Belt教授在视觉内容,特别是多媒体内容创作方面具有极高的经验造诣,他帮助我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叙事能力。”

 

作为结课要求,每位学生最终需运用影像和文字完成一项多媒体叙事项目,呈现自己家乡或所探索社区的故事。学生所涉及的主题范围广泛,包括上海的骑行者、南京长江的“第三条岸”、中国木雕艺术,以及上海老西门周边社区改造项目的影响,等等。

 

本项目成果将于本学期呈现于学生自创的“身边故事”网站上。上纽大社区参与式学习办公室也计划举办更多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分享学生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