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毕业生 | 黄淇: 成为一名全球公民

“其实,当初申请上海纽约大学时,可以说是‘仓促上阵’,因为我是在入学申请截止日期的前一周,才知道这所学校的,”即将毕业的2019届学生黄淇,感叹自己四年前差点与上海纽约大学失之交臂。而几个月后,他将前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注:该研究生项目排名长期居于全美前十),进一步探索在该领域的研究兴趣。

黄淇高中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12月底,在结束了高三上学期的一次联考后,他从母亲口中得知上海纽约大学。“我母亲在广州的一所高校工作,所以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情况比较了解。但等她告诉我时,离申请截止日期只剩一周时间了,所以我马上在网上搜索关于上海纽约大学的各种信息,最终按时寄出了申请材料。”

黄淇择校考虑的一大因素,是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眼前似乎有一条早就规划好的路——高考拼个好成绩,选一个排名靠前的大学和热门专业,找份好工作。但这不是我想要的,在不确定自己真正的兴趣前,我想有更多的尝试。”

在准备去香港读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之间,黄淇选择了后者。“参加校园日活动时,我很喜欢在这里遇见的友善包容、充满活力的人,更期待这所学校提供的种种可能性。当时我就想,要是上海纽约大学能录取我,我一定会来。”

“这门课难度很大,他让我们读从上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之间,美国最高法院对宗教相关案件的判决书,然后再写读后感。所以,每周大约三百页的阅读量,1500字左右的阅读报告,要求严苛。”压力虽大,黄淇收获颇丰。“我学会了批判性阅读的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客观辩证地看待同一事物,提出质疑的观点,并寻找足够的证据作支撑。”

大一刚入学,黄淇的主要挑战之一是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第一个学期是我在英文阅读和表达上下功夫最多的一个学期,”他修读了由时任纽约大学校长John Sexton讲授的一门“政府与宗教的关系”课,该门课着重于探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国会不得制定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这一条款的意义。

最让黄淇感到兴奋的,是在结课时,每位学生都要上台和John Sexton校长进行为时一分半的一对一辩论。“我们要针对校长曾在《哈佛法律评论》期刊上撰写的一篇‘Toward a Constitutional Definition of Religion’,找出一个论点,说明它是错的,并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这次辩论我赢了校长。”

刚入学时的几个星期,除了通过所学课程提高英语能力,黄淇要求自己平时尽量多讲英文。而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学生各半的学生群体构成,以及每位新生须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室友同住的规定,不仅让黄淇有一个24小时的英文环境,更让他开始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

“我分到的室友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罗马的同学。我平时对历史、国际关系挺感兴趣,看了很多欧洲历史的书,所以一开始为了打开话匣子,和他聊了很多欧洲历史的话题。”后来,黄淇和室友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除了大三海外学习的那一年去了不同地方,四年里,两人做了三年室友。“在和室友以及各国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你自身的观点会不断地被挑战,你也会一直地反思。我逐渐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经历,但重要的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相互了解、彼此包容。”

黄淇主修数据科学,辅修计算机科学以及数学。这样的专业选择和“配置”,黄淇历经了一番探索。“入校前,我以为自己喜欢商科,加上当时分不太清经济学和金融学之间的差别,就在大一下学期选了经济学专业,还修了更多金融学的课程。”但进一步学习后,黄淇发现自己志不在此。因为曾修读了计算机教授张峥的一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并从大二起尝试跟着张峥教授做研究,黄淇最终在大二下学期,坚定了专业方向。“上海纽约大学入学时不分专业,给了我充分的机会探索不同的方向。如果在传统的中国大学,我很难像这样不断地尝试,找到真正的学业兴趣。”

除了修读不同学科的课程探索专业兴趣,黄淇的研究、实习以及课外活动经历,也帮助他找到未来研究兴趣所在。

“从大二起到大三海外学习前,我和另外几位同届同学跟随张峥教授研究深度学习的材料和相关工具,”黄淇很感激张峥教授给予的指导与包容,“因为我一直在修不同学科的课程,参加课外活动,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跟张老师跟得不是很紧。但等我大四回来,担任了亚马逊AWS上海研究院首任院长的张教授给了我机会继续在亚马逊AWS协助工作,为他主导开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写模型。我对这个方向很感兴趣,这段经历也积极地影响了我的研究生申请。”

课堂外,黄淇抓住各种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大二时,他参与组织了“HackShanghai”24小时编程马拉松活动,负责活动预算和筹款事务;寒假在普华永道做兼职项目助理,协助关于轨道交通行业的一项市场分析调查;带领四位同学,参加了由卫浴品牌科勒和咨询服务公司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赞助的“生态厕所创意设计挑战赛”,凭借“Tolinet”项目摘得冠军头衔。
 

huang qi

大二时,黄淇带领四位同学参加了“生态厕所创意设计挑战赛”,凭借“Tolinet”项目摘得冠军头衔

 

大三海外学习的一年,除了修读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开设的六门研究生级别的计算机科学或数学课程,黄淇还参加了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组织的一次招聘会。“作为一名刚到纽约不久的国际学生,我以为自己不可能找到实习,所以只是去体验一下,拓宽视野。”但黄淇最终获得了高性能计算行业领袖公司英伟达(Nvidia)的实习机会。“在现场和他们的招聘代表聊天时,我主动介绍了自己,并留了简历。本以为没什么希望,但过了一周,对方发邮件邀请我去面试,然后就顺利地拿下了实习机会。“

虽然出乎意料,但黄淇认为,能在美国实习和他平时的锻炼积累分不开。“无论是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在多元文化共融的校园环境中生活,抑或是参与各项实践活动,都锻炼了我在短时间内展示自己,以及敢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点滴积累,那天,我就不可能在现场和他们聊得那么愉快。”
 

huang qi

英伟达( Nvidia)公司2018年暑期实习项目结束后的晚餐会

 

暑期在英伟达实习的三个月,黄淇加入了公司位于新泽西的自动驾驶研究团队。和他共事的研究岗实习生,均是来自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滑铁卢大学、普渡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知名院校的学生。“团队成员来自加拿大、印度、韩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整个工作环境和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园很像,所以我没什么不适应的,反而能对不同的人的想法进行换位思考。”

黄淇负责的内容,包括设计一个模型,去根据现实物理规律进行自动驾驶的数据增强,提高实践中的安全性。“这段实习经历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深入了解了自动驾驶技术实施落地上的细节。这让我意识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虽然有些理论听上去很酷炫,也会有很多研究论文发表,但离真正的现实应用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坚定了我想要在该领域进一步学习的决心。”

在纽约进行海外学习是黄淇第一次出国。这一年的海外生活让他迅速成长,除了锻炼了生活自主能力,更开拓了视野,结交了更多朋友。“我去了纽约的很多地方,还认识了很多纽约大学的同学,大家会一起学习或是出去玩,比如谷歌的一次编程比赛就是他们带我一起参加的。”因为实习地点位于新泽西州的霍姆德尔小镇,黄淇要自己找房子住。“这个地方实在太小了,网上的租房信息不多,我干脆坐火车到镇上现找,去跟公寓的门房打听租房信息。”后来,他了解到镇上有一位老人家有空房间出租,才找到了落脚的地方。“这位老人特别热情,平时会带我四处走走看看,还一起去他朋友家做客,也跟我讲了很多家族的故事。”

黄淇认为,如果不是这段海外学习经历让他进一步突破自我,他很难想象自己会在四年本科学习后,选择了对中国人来说不那么耳熟能详的德克萨斯州去攻读心仪的专业。“上海纽约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让我成长为一名全球公民。在做决定时,地理因素不再让我有太多顾虑,因为我知道,无论去哪里,我都能快速地融入与适应,探索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