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历史学教授Tansen Sen:跨越中印两国的旅程

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Tansen Sen(沈丹森)依然记得40年前初来中国时的感受。14岁的他漂洋过海来到北京,探望在此地担任翻译的父母。与故乡新德里相比,中国的首都似乎略显沉闷,街道上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们都穿着颜色相仿的暗淡军装。“当时觉得这里的生活有些单调。”Sen教授说道。

sen-1
1984年,Tansen Sen游览长城

不过他很快便爱上了这里的生活。馒头弥补了他对面包和黄油的思念,成了他的最爱;热爱板球和网球的他,逐渐发现了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的乐趣。没过多久,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单调的服装和寂静的街道不复存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


15岁那年,Sen教授进入如今的北京语言大学就读,成为本科生班级里年级第二小的学生,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3岁的朝鲜女生。毕业后,他来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在北语和北大学习期间,他对唐宋时期有关印度的中文史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了他倾注毕生心血研究的内容。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Sen教授曾在纽约城市大学执教二十年,后于2016年回到中国,担任上海纽约大学环球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与此同时,他继续开展亚洲历史和宗教相关研究,重点关注中印关系、印度洋地区关联与佛教。

“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且均是胸怀全球地缘政治抱负的两个发展中经济体。因此,了解古往今来中印关系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理解亚洲和全球历史以及当代政治与全球化的动态格局至关重要。”Sen教授说。

从许多方面看来,走上涉及中印两国的职业道路是Tansen Sen与生俱来的使命。他的父亲Narayan Chandra Sen(沈纳兰),曾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和汉语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首批前往中国交流学习的印度学生之一。极富开创精神的父亲日后成了一名多产的作家及译者,将多本中文书籍译为印度语。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结束后,沈纳兰于1963年参加了“德里-北京友谊进军”,从新德里来到北京,促进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sen-3
1987年,Tansen Sen(后排中央)与父母(前后排右侧)在北京家中的合影

“父亲就像是我的‘档案馆’,”Sen教授说,“我们经常交谈。他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所以研究中有新发现时,我常常会去咨询他。如果没有来过中国,我可能不会想到研究这个国家,所以父亲是我走上中国研究学术道路的领路人。”

除了担任环球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外,Sen教授目前还在执教三门本科课程——“中国航海史”、“中国概念”和“世界史(全球中国学)毕业设计指导”课。Sen教授表示,他开设“中国概念”这门课的初衷是想挑战学生以更审辨的目光思考看似基础的问题,例如:“中国”这一名词的来源、这个国家为何被称作“中国”以及“中国人”是谁等。“能多和学生们讨论交流非常有意思。我很喜欢在上纽大教书,不论是给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上课,都是一种享受。”他说。

在他执教的毕业设计指导课上,学生们利用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档案馆的当地资料,完成了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到“一带一路”倡议,从中国的整容手术到汉服运动等各类话题的研究论文。

 

sen-2
1986年,Tansen Sen(第二排左三)与本科同学及老师在绍兴的合影

Sen教授即将出版第四本书作《超越泛亚洲主义: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间中印两国的互联互通》(2020)。该书是其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副教授徐启轩博士,以及13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合作而成,审视中印两国在各自反抗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时期,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书中,各位学者以非传统和鲜少使用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例如在访华期间反抗义和团运动的印度士兵的日记,以及在印中国移民的日记等。“除了政治关联外,我们想更多地强调中印两国的文化关联、文学联系、人文交流等大家很少关注的领域,”Sen教授说,“从这些来往中我们了解到,两国间的互动不局限于政治、权力和国家关系。所以这本书的主旨是重新定位中印研究的方向,通过研究档案资料和私人日记,为读者提供看待中印关系的全新视角,而不过分强调国家关系。”
 

Sen教授目前还在写作一本有关15世纪中国航海家郑和的书,从事一项关于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合作研究,并担任剑桥大学印度洋史项目联合编辑。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与纽约大学的David Ludden教授、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园的Mark Swislocki教授的合作研究项目“全球亚洲的港口城市环境”,希望通过共同的研究议程和与亚洲相关的课程内容连通纽约大学三大门户校园。该项目得到了亨利·鲁斯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的资助。此外,Sen教授还计划与Swislocki教授合作,在全球教育体系下设置世界史(全球中国学)辅修专业,并在纽约和阿布扎比校园也开设“中国概念”课程。“我很期待自己和上海纽约大学在未来四十年的成长与发展!”Sen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