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Quong,媒体、文化与传播专业,海外学习地点:上海

“海外学习经历让我惊喜不断。”

 

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2019届的学生Emma Quong,于大二学年秋季学期在上海纽约大学进行了海外学习。她来这里是为了提高中文水平,了解祖籍国的传统。这位媒体、文化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很快就开启了一场自我发现之旅。她与我们分享了在上海学习舞蹈和艺术课的经历,以及在上海的一次艺术偶遇。

 

从小长大,我都能听到身边有人讲中文。但每次我让大家用英文解释给我听时,他们总是敷衍说,“没什么。都是大人的事。”所以,我开始习惯忽视身边的这一语言,并渐渐地,开始将中文和周围的杂音联系在一起。所以,当我在美国初次尝试学习中文时,我既不明白其中的规律,不懂得生词,也听不出语调的变化。

 

到了上海,我希望能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打下学中文的坚固基础。我也想对自身的中国渊源加以了解。

 

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学习充满特别的惊喜和机遇。起初我担心这里没有一个设定好的学习模块,但想到有选课的自由,还是感到异常兴奋。来时的飞机上,我下定决心让这段海外学习经历带给我惊喜。

 

这样的想法,事实证明是对的。

 

到了上海,我注册了编舞课。在Aly Rose教授的指导与支持下,我得以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进行了表演。我还是受邀前往纽约大学阿布扎比“身体语言大会”进行表演的上海纽约大学的5名学生之一。

 

在上海纽约大学,我也有机会创作自己的作品。Barbara Edelstein教授和张健君教授说服我将舞蹈整合到“艺术展”课程的最终项目中,并帮助我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创造出融汇风格的艺术作品。

起初我对概念、材料、物流和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但他们一直给予我支持:给我提供工作室让我“舞文弄墨”;感恩节期间,来学校帮助我作品的拍摄;在深夜剪视频时,来工作室探望我。

 

 

而当上海纽约大学的两位学生进行合作时,还发生了一段神奇的经历。这发生在秋季学期结束前,我和上海纽约大学大四学生Nicole Chan要做一个即兴的摄影作品。当时,我还有行李要打包,她要开始准备期末论文,但我们都将这次合作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很早就起来,乘地铁来到西岸,打算在龙美术馆附近拍摄。但我带错了路,来到了西岸艺术中心,就决定在这里拍摄。

 

十二月的天,我穿了件很薄的、飘逸的裙子,可以看到自己呼出的气结成了冰粒。在艺术中心前的一片开放区域拍照时,一个保安出来赶走了我们。于是我们移步,来到艺术中心后面小一点的建筑前。我赤脚在泥土和混凝土的地面上跳舞,在砖墙和窗户上攀爬。这时,楼里有一个人敲打玻璃,让我们小心点。原以为他会像刚才那名保安一样把我们赶走,但我们惊讶地发现,他是一家画廊的主人。

 

他很欣赏我们的精神,拿来一个梯子,让我更加自如地在墙上攀爬。他还打开窗户,这样我就能牢牢地抓住窗框,还拿来一个纸箱让我站着,让我光着的脚不会被冰冷坚硬的土地磨伤。他还邀请我们到他的画廊,备了热茶,端来热水让我洗脚。

这位陌生人出人意料的善意,当天早上即兴表演的火花,我和Nicole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在艺术激情当中沉浸,这些都让我产生了一种创作自信,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适应。

 

尽管我的中文已经有了进步,但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超越了语言的。我来上海是想要学好中文,但经过了这个学期,我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做出反应,以及如何读懂文化当中的习俗与礼节。

在上海纽约大学认识的这些朋友,让我爱上了这个大家庭。坐在自行车筐里让另一个人蹬,一起买珍珠奶茶,到日本、韩国短途旅游,在集市里买东西,在图书馆跳舞,晚上出门吃宵夜,所有的这些点点滴滴,让我终生难忘。

 

当被问到我是不是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时,我都回答“是”。尽管我是纽约大学校区的,但很自豪能成为这个全球教育体系中的一员。虽然在上海纽约大学只有短短一学期,但我为这里感到骄傲。

 

纽约大学本科生可选择在上海进行海外学习,进行寒/暑假学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我们还提供暑期中文沉浸式学习项目。要了解更多关于在上海纽约大学海外学习的信息,请访问网站,或发邮件至shanghai.globalaffairs@nyu.edu,联系学术事务部国际学习项目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