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来交通

2016年11月 18日

上海纽约大学由大一新生到大四学生组成的团队,将于明年1月参加“超级高铁1号全球挑战赛”(Hyperloop One Global Challenge)。超级高铁这一好似从科幻小说走出来的概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成为往返、穿梭中国城市的最佳交通工具。上海纽约大学的团队将在此次挑战赛中,竞争12个入围名额,挑战赛将最终决出3名获胜者。

 

超级高铁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Elon Musk

提出的,在几乎真空状态的管道中传送乘客或货物的,可能是继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之外的“第五种交通工具”。

 

今年1月,我们对上纽大团队参加 SpaceX的“超级高铁车厢设计周”比赛一事,进行了采访。在与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合力壮大为“纽约大学超级高铁团队”后,上纽大的团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广泛研究,论证为什么以及怎样在中国发展超级高铁。团队希望从连接上海和杭州两大城市的这一可能性开始,推动高速出行的未来。

 

《汇报》此次就超级高铁将如何加强中国大城市之间的连接,再次采访了上纽大的团队。

 

 

在参加了SpaceX的比赛后,团队有了哪些进展?

我们入围了“车厢设计周”的最后一轮比赛,并与纽约大学全球体系,特别是工程实力强劲的坦登工程学院进行了合作。合作后,我们开始研究中国交通技术模式转变的影响,上海纽约大学团队(现为上海研究分支)如虎添翼。

 

我们尚不具备较大规模的技术型大学的工程实力,而我们着力在理解运输形式的转变。我们做了经济预测,计算了环境效益,验证了将2.5小时的车程缩减为不到7分钟,会带来哪些社会影响。这项外部调查是上海纽约大学基于其全球化的定位、视角,加之学生的实力,所能提供的新成果。

 

团队里是如何划分研究职责的?

我们主要负责研究如何加速中国超级高铁的发展,证明为何要选择在上海和杭州之间建立超级高铁。我们团队中的一些人,通过战略转型的视角,探索超级高铁将如何改变交通的未来。我们还要考虑客货流量,了解上海-杭州运线的相关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需求。负责政府和政策方面工作的人,研究政府法规,翻译并解读大量的技术政策,了解如何在中国发展这一国外技术。

 

为什么要在中国修建超级高铁?

这是为了延续从20年前开始的经济繁荣,中国经济增速快,每年都高于5%。此外,到了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3.5亿人会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超级高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能够保持经济增速,并减少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方面的压力,而这是成功转型的城市的关键。

 

超级高铁的每位乘客,所消耗的能量要比高铁少4倍,是一个更安全、更快、更方便、成本更低的交通工具,并且不受天气影响,可持续自供电,并且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因为这是一个隧道,不会制造噪音,而且看不见。如果每节车厢可搭乘28人,每分钟一次往返,系统就可以每天运输53600人,每年运输1956.4万人。预计在上海和杭州之间的建设成本为40亿美元,每张票约为104元人民币。

 

让人们实现更快捷的交通流动,此外,中国和“Hyperloop One”公司之间就超级高铁展开公私合作,也是两国增进互信、拉紧纽带的绝佳机会。

 

你们为什么会设计从上海到杭州的超级高铁?

人们可以在上海工作,而居住在17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这样的卫星城市生活,享受生活。我们了解到,在未来10年内,上海人口会增至3500万至4000万。到那时,让人们享受入学、就职、生活福利的上海户口,可能会停止开放。就在两年前,中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及通过在这些大城市之外创建卫星城市,从而减少大城市的拥挤和污染等。

 

上海目前的交通状况已经十分拥堵,从闵行区到陆家嘴就要花50分钟。高铁可以在50分钟时间里跑200公里。想象一下,超级高铁在10分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花47分钟,超级高铁就可以跑上近600公里。这样的跨度和距离,足以解决两座城市的交通污染。超级高铁成为了适宜这些卫星城镇的交通系统。

 

超级高铁也是一个更清洁的解决方案,能够在上海这个金融重镇,和杭州这个制造大市之间更高效地运输货物。有了超级高铁,也意味着导致环境污染的重型卡车和汽车运货的常规模式,会成为过去式。

 

想象一下,超级高铁可能给上海的港口带来的变革效应。集装箱枢纽将不再需要占据有限的滨水区域,超级高铁可以在几小时的时间里,就将集装箱货物从荒地运到港口。这将释放大量珍贵的滨水区域。

 

你们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我们很期待参加“超级高铁1号全球挑战赛”,届时,我们将在运输、技术、经济、创新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团面前,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还进入了SpaceX“超级高铁车厢设计周”的最后一轮比赛,从2017年1月27日至29日,我们将在测试赛里展示一个功能完整的设计原型(将达到150公里的时速),挑战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等的参赛队伍。

 

点击这里,查看早前对上海纽约大学团队的报道。

 

我们也感谢参加此次采访的上纽大“超级高铁”团队的成员,他们是:Bradford Sunderland(2019届)、Eric Zuo(2019届)、Sean Kelly(2017届)、Anthony Yanchuk(2019届)、Luke Chen(2019届)、Miki Bin(2020届)、Honey Asrat Lera(2019届)、Faye Dai(2019届)、Alina Kalintceva(2017届)、Baaria Chaudhary(2017届)、Ivan Marks(2017届)、Franklin Chi(2019届)、Hank Wu(2020届)、Martin Bao(2019届)、Tony Deng(2020届)。

 

 

纽约大学超级高铁团队上海研究分支包括:

 

研究项目负责人与加速计划:我们如何加速中国超级高铁的发展?

Bradford Sunderland(2019届)

 

研究项目共同主导:Eric Zuo(2019届)

 

交通走廊:为什么选择从上海到杭州?

Tony Deng(2020届)、Hank Wu(2020届)

 

战略转型:超级高铁将如何改变交通的未来?

Anthony Yanchuk(2019届)负责,Baaria Chaudhary(2017届)共同主导,也得到全队的支持。

 

客货流量:上海-杭州运线的相关历史数据是什么?未来需求的预计如何?

Luke Chen(2019届)负责,Franklin Chi(2019届)、Martin Bao(2019届)和Honey Asrat Lera(2019届)参与。

 

政府与政策:如何研究政府规定,在中国发展超级高铁这一外国技术?

Ivan Marks(2017届)和Alina Kalintceva(2017届)负责,Miki Bin(2020届)和Faye Dai(2019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