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当代艺术中心新展首秀 | 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流动之“物”

icabanner
2023年10月 13日

你可知,艺术创作会产生知识,品鉴欣赏亦然。如此“另类”的知识,我们想赋予它怎样的内容?

这是艺术家的疑问,也诚邀观众一同思考。

近日,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上纽ICA)开启由艺术家于吉和特邀艺术家董龙跃、汪晓芙带来的展览——“我们是复形叠影中的一个,我是整体中部分的集合”。艺术家们通过探索场域、身体、材料和叙事方式,拓展认知方式的更多可能。

 

ica1
正在观看作品的观众 摄影:Yu Ji

 

本次展览是艺术研究项目“另类知识的可能性”系列(2021至2024年)第三季的内容,视艺术为探索不同认知方式的途径。

该系列为上纽ICA组织的第二个艺术研究项目,带观众领略传统叙事中那些常被忽略的另类知识。

上纽ICA馆长Michelle Hyun(玄莲昊)表示,“我们无法探索所有认知方式,但‘意义’究竟是什么?怎样阐释图像、声音等感官体验和符号?这些往往会在复原‘另类’知识的宏观项目中遭到忽视。我们有可能复原这部分的内容,也迫切需要将这一可能性变为现实。 ”

 

ica4
影像静帧:于吉、董龙跃、汪晓芙,《3》,2023。影像(单频、彩色、有声);20分47秒。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本次展览没有主导概念,不要求观众接受特定观点,创作者的身份也是模糊的,”艺术家汪晓芙说,“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艺术家们共同艺术劳作,通过雕塑、装置、行为表演和影像等广泛实践,探索介于理念与现实之间的“物”。展览中还陈列了一些互动作品,邀请观众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观众进入场馆,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幅丝网版画,上面有木炭素描,也有层层叠加的照片和文字。馆内回响着于吉、董龙跃和汪晓芙共同创作的影音作品《3》。镜头下,三位艺术家正在建筑工地内创作,情景不时交叠。叮叮当当的声音给予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即便他们在展区其他部分参观,背景音仍不绝于耳。

 

ica2
于吉、董龙跃、汪晓芙,《一张桌子的陈述》,2023。混合媒介装置;120x120x108厘米。上纽ICA,2023年10月12日—2024年1月6日。摄影:Zhu Zhenyu。图片由上纽ICA惠允 

 

几件互动作品使观众可与艺术深度交流。三位艺术家创作的小说选段被制成一页页小装置,观众可席地而坐,随意挑选书页放在名为“Ɛ”的亚克力发光盒上,阅读选段。

场馆的另一边,桌子上摆满了小件艺术“半成品”,营造观众与艺术家共享创作空间的氛围,邀请他们翻阅艺术家所写的故事。

“相较于展览中的其他作品,我们三人合写的小说《ε》处于一种独立的状态,有自身的逻辑和感受,在试图创造另一个世界。”汪晓芙说,“我们仨写的内容并不相接,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章节中构建了独立的虚拟空间。不过不同空间有时会掩映和投射彼此故事中的情境,就像这一页出现的词,会为另一个故事落下注脚。这种由内在关系连接而成的空间,需要观众自己通过阅读来搭建。”

 

ica3
作品细节 摄影:Yu Ji

 

进入地下展厅,黑暗吞噬了观众的视野。三台投影仪将影像作品投射到斑驳的玻璃和镜面上,使其成为光线的唯一来源。 

光影之中,名为《石肉 - 雷玛 雷玛 2202》的半成型人体雕像安静地“站着”。一束强光投在它身上,于黑暗的展厅里吸引了无数目光,连影子都颇具戏剧性。

 

ica5
影像静帧:董龙跃,《海床亦如沙滩,沉船亦如搁浅》,2023。影像(单频、彩色、有声);16分52秒。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本次展览不只有作品导赏,还将于11月11日呈现由董龙跃和汪晓芙带来的行为表演《视差》。10月21日下午两点,上纽ICA还将举办艺术家对谈,于吉、董龙跃和汪晓芙将围绕共同创作的文本,讨论如何在一个被现实扰乱的、充满叠加的可能性的时空中思考与合作。

汪晓芙表示,共同创作的过程让三人建立了一生的友谊。“朋友们用不同的媒介艺术劳作,一起完成某个作品,这或许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我们在这个项目中一起尝试了新事物。这段经历也让我发现了朋友们不同的一面。”

前往上纽ICA秋季日历,了解更多活动安排。

*2023年10月12日到2024年1月6日,上纽ICA展出“我们是复形叠影中的一个,我是整体中部分的集合”展览,具体时间为每周二至周六,上午11:00至下午6:00。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