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海纽约大学第六届“24小时电影挑战赛”,在教学楼报告厅的现场展映和颁奖仪式中圆满落幕。
该比赛由学生电影社团24 FRAMES举办,和往年一样,18支参赛队伍需要在24小时内发挥专业技能、提出创意和设计构想,来完成一整部微电影的编剧、拍摄和剪辑。
本次比赛要求参赛团队围绕“交汇”(Intersection)这一主题进行微电影的构思与拍摄。“‘交汇’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可以指代身份认同、体裁流派、新闻媒介或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们希望本届大赛能够激发上纽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电影社团24 FRAMES主席、2026届学生戴佳盛说。
选手们递交的完赛作品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折射出上纽大学子们多元的文化背景。2027届学生Addie Nguyen及其团队执导的微电影Cleave My Dread(编者注:《驱散恐惧的阴霾》)刻画了一个被束缚在网中动弹不得的人物,网代表着人们与外界沟通交流时所遇到的困难。影片重点关注了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不同困难。
得知摘得“最佳概念奖”,Nguyen深感荣幸,也对评委的认可表示了感谢。“比赛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拍摄技巧。”
二等奖作品The Letter(编者注:《来信》)采用蒙太奇和意识流的拍摄、剪辑手法,讲述了两位原本互不相识的女孩子通过书信结缘的故事。前一人无意插在书店某本书中的信,被后一人读到。两人虽在同一地点“交汇”,却又错过了彼此。最终,她们在一个十字路口相遇,命运由此真正交织在一起。
二等奖作品The Letter拍摄剪辑幕后花絮
团队主创成员2027届学生彭柏琰表示,24小时的比赛时间十分紧张,大家都得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电影制作的全过程中。“比赛不仅锻炼了大家的电影制作技术,还帮助我们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与工作效率。”
比赛评委之一、上海纽约大学交互媒体艺术助理教授Eric Parren对本届参赛作品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每一支参赛队伍的成员们,不论是演员、编剧,还是负责摄影剪辑的人,都倾注了全部心血,并展现出了高超的团队合作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样的题目,同学们却展现出不同的理解,并且将自己的个性风格与现代化电影制作技术相结合,达到了出人意料的精彩效果。”
戴佳盛表示:“今年不仅是社团首次在前滩新校园举办传统的‘24小时电影挑战赛’,而且是自疫情暴发以来,参赛队伍第一次不再受到空间上限制,可以自由挑选心仪的取景地,意义非凡。无论是在前滩新校园拍摄,还是探索上海各大知名地标,不同取景为同学们的作品增色不少。”
获奖名单
一等奖:To Kill a Shadow
主创:2026届学生陈思苇、刘金诺、黄式苇和盛欣悦
二等奖:The Letter
主创:2027届学生彭柏琰、李沐晓和戴子佩
三等奖:The Surface of Time
主创:2026届学生Mattis Nurit、Amira Jacques,、Curran Mcderment和Rudraksha Bhukhanwala
最佳剧情奖:Faith or Craziness
主创:2027届学生戴亦哲、胡天晟、白柳阳和张天络
最具潜力奖:Intersection
主创:2026届学生邓嫣然、李芮萱和钟湘迤
最佳概念奖:Cleave My Head
主创:2027届学生Addie Nguyen、Royce Gopaul、杨家怡和计云开
观众票选最佳短片:Side by Side
主创:2024届学生邱子珊、鞠丰璘和高靖宜
扫描二维码观看所有参赛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