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走”出肥胖症?

2016年12月15日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和慢性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两大顽疾占死亡率的80%。12月7日,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Kristen Day,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助理教授Mariela Alfonzo和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林琳来到上海纽约大学,讨论城市设计和科技应该如何鼓励步行,以及其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Kristen Day表示,“在中国,人们日常生活发生了变化,工作更多是静态的,越来越多的人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一动不动。在饮食结构上,更多地食肉,变得更西化,而且会花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能鼓励他们动起来的,就要靠城市设计了。”

 

由于当下城市发展模式鼓励扩张,步行或骑行的交通方式或休闲方式,在中国的城市实行起来变得更加困难。城市转型造成的体育活动量下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超重。

 

林琳表示,“一项在上海和杭州商业街进行的1070多人参与的问卷调查,收集到的个人数据显示BMI(身体质量指数)和收入之间的关联——收入越高,通过步行来降低BMI的几率就越大。另一项发现是,较年长的受访者可能BMI值更高,女性受访者和本地居民的BMI值相对较低。”

 

三位教授还讨论了鼓励步行和骑行的城市设计战略,并提到近期上海的一项探索城市设计与步行关系的研究。通过一个名为State of Place的数据收集应用,根据绿化率、人行道、长凳等290项环境指标,获得每个街区的数据,从0至100打分,随后进行计算,给出该地区的总评分。这样,每个城市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得分,来分配城市资源,满足居民需求。

 

State of Place应用程序由Mariela Alfonzo的创业公司开发,她表示,“我的创业公司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告诉大家,为什么城市设计很重要。State of Place可以帮助城市就如何发展、哪里需要发展,做出更好的决定,反过来吸引更多人步行。”

 

座谈会由上海纽约大学环境研究助理教授李逸飞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