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雷蒙2024级开学典礼致辞

Vice Chancellor Jeffrey Lehman Welcomes Class of 2028
2024年8月 26日

上海纽约大学2024级新生们,拿到这里的录取通知书标志着你们阶段性的成就,而选择来上纽大则为各位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遇,在这里你们将接受一种独一无二的教育,这种教育既不同于你们以往的经历,也与其他大学的教育大相径庭。

因此,今天我想花点时间来介绍一下上纽大教育的秘诀,以确保在各位毕业时已经充分利用上纽大的教育优势,得以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上纽大教育的秘诀是,希望你们每天做两件具有挑战性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将被赋予上纽大希望学生们拥有的独特品质。

鉴于做到这两点并非易事,如果你们没有做到,也不必担心,我们依然会关心和支持你们。但我也要诚实地告诉大家,这也意味着你们错失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段旅程中你们并不会孤单,所有同学将会携手并肩,相互帮助,学校的教职工也会提供指导。目前,上纽大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八届毕业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这两点分别是:全力以赴,以及掌握求同存异的能力。接下来让我分别阐述这两点。

首先是全力以赴。

也许你们会想,“这很简单啊!我一直都在尽力而为,一直都在努力取得成功。”

那么让我来明确一下我的意思:我说的“全力以赴” 不仅仅是指运用你们已经掌握的技能去做擅长的事情。

真正的全力以赴是要勇于尝试那些尚未掌握的技能,做一些你们还不擅长,甚至是做得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我希望你们勇于冒险,敢于犯错,不怕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你们说的话可能会让你们感到尴尬或者后悔。我相信这将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

要做到全力以赴,最根本的挑战在于你们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交流。在上纽大, 你们可以和在其他学校一样,与说着相同语言、来自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这样你们轻易地就能表达出一些复杂的、微妙的、深刻的想法,并且这会让你们显得既聪明又幽默。

然而,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就大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使用非母语交流的情况下。这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会变得困难,同时还会出现大量的误解。你们很可能不再是那个聪明而风趣的样子,相反,你们的语言会常常显得单调乏味。

在头两周,你们可能还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但是几周过后,你们可能会变得疲惫,以至于想要放弃,转而和来自同一国家的同学们一直待在一起,使用母语交谈。

因此,我建议你们每天坚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用非母语交流。在这件事上,我希望大家不要放弃,也不要想着放弃。

当然,仅仅在上课的时候坐在你们的同学旁边是不算数的,我指的是花两个小时真正与他们交流,或者一起做一件事情。你们可以讨论教授在“全球视野下的社会”这门课上讲的内容,或者聊聊短视频,也可以聊聊人生的意义,重点是积极地参与其中。

这将是你们在第一学期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不要拖延,若在第一个学期没有抓住机会,日后就很难弥补了。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你们遵守这个“两小时规则”,并且全力以赴,那么在2028年毕业的时候,你们掌握的一系列新技能会让你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也会在毕业后的60年里给你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机遇。

上纽大教育的第二个秘诀就是掌握求同存异的技能。

这个秘诀包括两个要素——分歧和礼节,它们同等重要,因为粗暴地争吵或礼貌地回避都无法解决问题。你们需要掌握如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有礼有节地表达不同的意见。

虽然上海纽约大学的规模很小,但却非常多元化。这里的人们拥有非常不同的人生经历,从而造就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元化也就意味着分歧,使人们持有不同意见的事情可以小到冰淇淋的口味,大到一些是非对错的问题。

面对分歧的时候,人们的自然反应往往有悖于上纽大的精神。

回避是第一种不妥当的应对方式。人们会说:“你不同意我,我也不同意你,那我们就各自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吧”。这种态度只适用于讨论有关个人喜好的话题,因为这些话题是辩论不出个所以然的。

因此,面对分歧的时候不要轻易说出“我们各自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吧”这样的话,这不符合上纽大的精神。在这里我们提倡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审慎的分析和探讨;越是面对分歧,越是要积极沟通,寻求理解、共识和解决之道。即使最终无法达成共识,也要深入理解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

争吵是另一种不可取的方法。然而,非此即彼的争论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种主流表达方式。我们会看到一些十分愤怒的言论:“不同意我的都是坏人,不值得我尊重。所有和我不同的意见都是对我的人身攻击,是网络暴力,所以我要以暴制暴。”

同样,这也不符合上纽大的精神。这所学校从根本上信奉一个积极向上的理念:不同的观点、背景和视角是客观存在且十分重要的,但同时,形形色色的人们需要互相尊重,用宽容的态度倾听彼此。

所以为了掌握这种求同存异的能力,我有三个建议:准备好应对负面情绪、总是从善意的出发点去看待对方,以及积极聆听。

 

首先,关于应对负面情绪。在课堂上,你们也许会听到自己尊重的教授或者同学表达一些让你们觉得困扰甚至冒犯的观点。在课堂外,你们也可能会听到同学说出一些你们认为无礼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话,你们甚至会感觉受到了攻击,你们也许会十分沮丧,倍感压力。

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些,是为了避免你们日后感到措手不及。上纽大的教育目标之一是赋能学生去应对那些他们认为有误导性的观点。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践是培养这些能力的唯一途径。

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建议:假定对方是抱有善意的。虽然有些人说了一些让人不愉快的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有意要伤害你们的感情。其实大部分时候,他们确实并不想伤害你们。他们往往只是想要说服你们接受他们所深信不疑的东西,却未必在交流过程中顾及了你们的感受。如果你们假设对方是真诚而善意的,这将有助于你们更有效地沟通。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积极聆听。如果所有人都在拼命自说自话,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是肯定无效的。为了使沟通有成效,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为什么一个我尊重的人对同一件事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一旦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你们就掌握了立论的关键,并可能改变对方的想法。

积极聆听的关键在于认真倾听后将你们理解的含义向对方复述。你们可以试着说:“好的,如果我理解得没错的话,您的意思是……”这个简单的话术可以帮助你们推进对话,从而向对方解释为什么你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复述,你们可以创造合作和互相尊重的空间,帮助双方理解分歧的所在。你们会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分歧发生的原因在于:

你们双方都认可一些观点的存在,但即便如此,这些观点之间存在相互抗衡的关系,而你们与沟通对象会赋予每个观点不同的权重。

诗人约翰·济慈将积极聆听所赋予人的能力称为“消极感受力”。济慈认为,当人们面对相互矛盾的观点时,会不自觉地想要迅速结束争论,并判定出哪种观点是对的,哪种是错的,哪种更精准有力,哪种缺乏说服力。然而,济慈指出,像莎士比亚这样富有洞察力的人能够“享受不确定性和疑惑,包容两种相反的观点,而非急不可耐地寻求事实与缘由”。这就是“消极感受力”,而积极聆听可以培养这样的能力。

总而言之,我希望你们在上纽大全力以赴,掌握求同存异的技能,做好应对负面情绪的准备,以善意揣度他人,积极聆听,培养自己的消极感受力。

在我的讲话结束前,我想针对一个具体的事项提醒各位:作为上纽大的学生,请务必使用我们的官方沟通渠道,也就是上纽大电子邮件与企业微信,每天至少一次查阅自己的邮箱,并且保持企业微信的登入。你们将对从上海纽约大学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负责,如果未能及时获取这些官方信息,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024级的新生们,你们将在这里开启一段精彩绝伦的旅程。你们的四年大学生活将会是你们人生中激动人心且充满成就感的篇章。你们会感受到自己每天的成长,并欣喜地看到他人对你们变化的肯定。

我们将一起度过很多有意义的时光。在向各位表示欢迎的同时,我也期待在周四上午再次见到大家,到时候我们将一起讨论安提戈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