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

2017年3月31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初与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首次会晤。本周,两位知名中美关系专家孙哲教授与倪世雄教授,做客上海纽约大学,为师生分析近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并展望未来中美双边关系走向。

 

3月27日,Dan Guttman教授主持的公开讲座中,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转型孙哲教授同时也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中国项目联席主任,发表过20多本中美关系与比较政治领域的著作。

 

孙哲教授总结了习近平主席执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以“一带一路”的倡议与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为例,称中国正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全球发展领域发挥更大影响力。同时,他表示中国也在决策机构方面不断做出调整。

 

“目前,中国在外交议程上,着重考虑三个领域: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开展更多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项目;着力海洋安全与权益,“孙哲说。

 

孙哲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实际态度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尤其在战略上存疑,经济上期待合作。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美国的有效合作关系。

 

3月29日的讲座中,复旦大学美国专家倪世雄教授进一步阐明2016年美国大选及美国政坛变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讲座由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Ivan Rasmussen主持。

 

倪世雄教授兼任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他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未组建和中国事务相关的团队,然而在双边关系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境下,朝鲜半岛等热点议题已经对两国基本利益构成挑战。

 

倪世雄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退场,以及“美国优先”的立场抬头,美国新政府将试图与亚太地区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更以结果为导向”的关系。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接受中国关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倪世雄教授说。这一提议,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于2012年访美时提出,包括“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三大特征。美国新任国务卿Rex Tillerson在近期的北京之行中,重申了这三项基本原则。


对此,倪世雄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中国与美国应积累共识,确保不要陷入崛起大国与老牌大国彼此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