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大神经与认知科学、物理学教授荣升长聘副教授

1
2022年3月18日

上海纽约大学神经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全球特聘助理教授田兴,以及物理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全球特聘助理教授Tim Byrnes于2022年1月获评长聘职位并晋升为长聘制副教授。他们是学校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面向全球优秀学者,采用长聘制(tenure)聘用的第一批助理教授,也是首批通过长聘制考核、荣升长聘副教授的教师。两位老师成功获得长聘职位的晋升和聘任,也是学校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及评价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缩影。

 

此外,物理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特聘助理教授Pilkyung Moon也于本周通过长聘职位和晋升的考核,将于2022年9月荣升长聘副教授。

 

“田兴教授、Tim Byrnes教授以及Pilkyung Moon教授均在各自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受到国际同行认可。回顾三位教授的学术发展进程,可以看到他们一直不断努力,实现了最初加入上纽大时所设定的目标。恭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衞周安教务长表示。

 

上纽大教务长衞周安表示,学校致力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在各个学科领域挖掘、聘用有潜力及能力成长为学术领袖的教师。她介绍说,学校长聘职位的聘任评估流程与大多数美国研究型高校相同。以三位教授所在的文理学部为例,预聘职位的聘期原则上为六年。预聘职位的教师在任职第三年会接受一次详细的中期评估,在第六年接受长聘职位的晋升和聘任评估(即从预聘职位的助理教授晋升为长聘职位的副教授)。

 

在长聘职位的晋升和聘任评估时,首先由所在学部的主任组建教师评估委员会,针对参评教师提交的各项材料,对教师已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发表作品、主持的科研项目、所获奖项和荣誉、其他学术成就等)、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校内外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并邀请五至六位所在领域的外部学者进行国际同行专家评审,确保教师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最高考核标准。学部主任在委员会和国际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基础上进行独立评估,后提交给由纽约大学七名资深教授组成的跨学科晋升与长聘职位评估委员会进行审议。上纽大教务长在审阅所有前期材料基础上进行独立评估后做出晋升和聘任决定建议,由上纽大常务副校长和纽约大学教务长进行最终审批。

 

田兴教授:与上纽大神经科学项目共生共长的七年

 

田兴教授于2015年1月加入上海纽约大学。来上纽大前,田兴在纽约大学担任了近六年博士后研究员,并与他的博士后导师、纽约大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经验美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系主任David Poeppel紧密合作。

 

尽管当时上纽大才成立短短两年,但在田兴教授看来,上纽大连接着中国与美国,管理制度上以纽约大学为模板,而地理位置又在中国上海,是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理想赛道。田兴教授的研究团队,也在加入上纽大以来的七年间,从开始的孑然一身奋力向前,到实验室只有一名全职研究助理共同努力的初始状态,再到现在发展壮大到由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科生近20人组成的全梯队阵容。

 

作为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上纽大依托纽约大学与华东师大的研究基础,于2013年创校之初就建立了脑与认知科学联合研究中心。这样的平台,促成了教授之间的紧密交流合作。“其实,同事间的真正合作还是很难的,两个人既要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又要在具体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上有所区分、形成互补,”田兴教授有幸找到了这样的一位合作者——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蔡清教授,她也是田兴教授组建的言语、语言与神经科学实验室(Speech, Language and Neuroscience Group, SLANG)的共同负责人。

 

学校建设虽刚起步,但作为刚入校的青年教授,田兴教授获得了学校在各方面的投入与支持。“学校给予了我充分的启动经费支持,科研办公室的同事协助我一起建设搭建实验室,从前期选址筹划,到后期装修改造、仪器设备采购调试,大家都在事无巨细、全力以赴地推动落实。”而上纽大与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展开的三方合作,也让田兴教授可以通过与纽约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及神经科学中心的联合培养项目招博士生,以及与华东师大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招硕士生、博士生。2019年,田兴教授入选教育部年度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目前,他在四份研究期刊编辑委员会任职,并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评审。

 

获得长聘职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未来,田兴教授有很多想法。“我和上纽大是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如何把教学科研工作做的更出色,做到个人和学校共同提升是我正在考虑的事情。

 

“上纽大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度来设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可以沿着既定方向心无旁骛地探索。这样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我最喜爱上纽大的一点,”田兴教授说,“我希望能以获得长聘职位做为起点,在上纽大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环境中,创造更广阔、更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

 

Tim Byrnes教授:在中国进行量子技术研究

 

Tim Byrnes教授和田兴教授同一时期加入上海纽约大学。在此之前,他在日本从事量子信息方向的研究超过10年,在国家情报学研究所先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助理教授,以及东京大学担任研究员。

 

当时,正在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机会的Byrnes教授留意到上纽大这一中国首所中美合办大学。在他看来,合作方一方的纽约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提供了世界顶尖的学术资源,中国的蓬勃发展也给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突破带来机遇,是青年教授发展学术事业的最佳平台。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物理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也已于此前一年的2014年成立。中心依托三校的研究资源及平台,致力于建立一个世界一流水平的物理研究机构,并在激光光谱学、量子物质、量子信息以及精密测量等前沿领域开展理论及实验研究,这与Byrnes教授的研究志趣不谋而合。

 

进入上纽大之后,Byrnes教授想要成立一个量子技术实验室,探究量子信息技术、凝聚态物理,以及原子分子与光学物理(AMO)等物理学前沿领域,但他不确定这一想法是否能获得支持。“创建实验室的过程不是一个人拿着纸笔,有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时间漫长、花费巨大、流程复杂的过程。”

 

而实验室的创建得到了联合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Byrnes教授给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同时也是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吴健写了封邮件,说希望能建一个量子技术实验室。对方没有对此一笑了之,而是很支持他的科研课题。一年后,Byrnes教授受邀在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量子技术实验室

 

现在,Byrnes教授的研究团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及博士后,并与多位当今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我觉得,我的实验室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是因为我在中国,也是因为我们的联合研究中心和合作伙伴华东师大有这样的魄力。”

 

“很高兴能在上纽大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遇到问题了,大家会坐下来一起商讨解决办法,”Byrnes教授说,“这里的同事对于探索不同的学科领域充满激情,我们的校园不大,可以很容易地和不同研究背景的同事交流。”

 

Byrnes教授表示,学校和同事的支持,以及长聘职位所提供的保障使他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满怀信心,相信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定将在探求世界的本质特性、并将其用于改变世界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我真正希望实现的,是取得可以改变世界的重大科学突破。这也是我和我的实验室正在做的。”Byrnes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