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至,你“冬藏”好精神食粮了吗?上纽大教授新作书单,供你参考!新书相伴,开启充实假期!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China's Road from Revolution to Reform
编者译:《巨变:从革命到改革的中国之路》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全球杰出历史学讲席教授陈兼,耶鲁大学伊莱休历史与国际事务讲席教授Odd Arne Westad(文安立)
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继《周恩来和他的时代》之后,陈兼教授又一重磅新书出炉。他与耶鲁大学Elihu历史与国际事务讲席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联手,讲述了中国在二十世纪的“长七十年代”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摆脱了文革的政治枷锁,不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变,也使中国迈着坚定的步伐开始逐步“融入”世界。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不仅集中讲述了领导层政治议程的更新以及千千万万普通民众人所做出的贡献,也描写了从海外华商到美国工程师、从日本教授和德国设计师等意想不到的人物所起的作用。这个故事的发生,无论对中国人自已或对国外的观察者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纽约大学历史学Julius Silver讲席教授衞周安
译者:王敬雅、张歌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这本经典历史著作于1999年首次问世,今年推出全新中文译本。作为早期现代中国历史的专家,衞周安教授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从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交往的历史。
书名中的“六分仪”是一种天文仪器。康熙十二年,时任钦天监监正、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结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铸造,将一台六分仪陈设于京城观象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它连同其他四件天文仪器被德军劫至柏林。直到一战结束,《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败的德国将其归还中国。所以,“六分仪”不仅代表了西学东渐的中西交流史,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浮沉。
衞周安教授以有力的证据,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一成不变、与世界隔绝的刻板印象,论证了在欧洲人到达东亚之前,中国就已经在商业、知识、宗教和文化层面,与全球紧密联结。中国的许多历史经验是本土与外来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本著作展现了一个开放、具有国际视野且积极与其他文明互动的中国。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姜以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通过八年的田野调查,社会学助理教授姜以琳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国有着优越背景的青少年的成长路径,并揭示了他们如何为加入全球竞争而做准备。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和应试过程中的轻松程度,将自己划分为“学神”、“学霸”、“学渣”和“学弱”四个等级。要脱颖而出成为“学神”,除了成绩优异,还需要看起来游刃有余。处于顶端的“学神”享有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全力支持和独特资源,并受到同学们的崇敬。而那些未能晋升为“学霸”的“学渣”,则必须努力显得轻松,避免被视为“天生愚钝”的“学弱”。这些学生遵循着社会体系的规则,依据这些规则调整自己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他们的升学、就业甚至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受到这些规则的深刻影响。年轻精英们与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策略,力求在这场教育驱动的精英地位再生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此书最初于2022年出版,今年推出了中文版,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必读之作。
作者: 上海纽约大学创造力与创新项目主任、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全球特聘教授Adam Brandenburger,耶鲁大学管理学院Milton Steinbach管理学教授Barry Nalebuff
译者:唐兴通、许剑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本书由Adam Brandenburger教授和Barry Nalebuff教授于1996年合著,为商学经典著作,登上《商业周刊》畅销书榜单,现已推出全新中文译本。
书中提出了商业价值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合作,也能创造价值,但在获取价值的同时,竞争不可避免。“竞争”与“合作”是位于商业核心的基本二元概念,“竞合战略”(co-opetition)则将二者有机结合。
在波谲云诡的商业世界,竞争与合作动态交织。两位教授基于博弈论,提炼出刻画商业博弈的价值网络和PARTS五要素具,辅以大量现实案例的拆解。本书帮助普通读者理解商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同时获得运用策略工具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总结,也能为身处商界人士提供做正确决策的技巧。
Weird Confucius: Unorthodox Representations of Confucius in History
编者译:《奇怪的孔子:历史中孔子的非正统形象》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中国学副教授赵璐
出版社: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3月
人们普遍认为,孔子是哲学家和智者,本书却展现了后人给孔子塑造的另类形象——先知、除妖人、19世纪美国媒体中的反派角色、“文革”期间封建压迫的象征。
赵璐教授探讨了这些另类描绘为何冒险挑战权威,颠覆孔子的传统形象。他展示了这些形象如何反映各群体的焦虑,揭示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以多元视角理解并运用孔子的另类形象:缓解对未来的焦虑、合法化权力、强化刻板印象、构建全新的历史认知等。
作者: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这本著作是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实践出真知”的结晶。通过回顾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办历程,以及学校在过去10年中的发展,这位奉献终身的教育家分享了关于青年培养、高等教育改革,以及通过教育弥合文化差异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贯穿全书的主线是俞校长在全球化背景下“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的教育理想,其中包含了国际人才培养、文化融合、社会服务、大学治理、校长职责等话题,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变革以及教育国际合作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俞校长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思考中,同时穿插叙述了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