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纽科研动向:赚钱与陪伴亲友,你会如何选择?

julia hur research performance incentives cover
2021年8月13日

绩效激励是一种将薪酬与绩效挂钩的奖励机制,许多公司常使用这种方法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奖励机制不仅影响员工在岗时的表现,而且对他们工作之余的行为表现也会产生影响。

 

上海纽约大学管理与组织学助理教授Julia Hur,同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助理教授Ashley Whillans,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生Alice Lee-Yoon,于今年夏初在顶级管理学期刊《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上发表了他们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几位研究者通过五项实证研究发现,在绩效激励机制下工作的员工倾向于以牺牲陪伴亲友的时间为代价,花更多时间与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绩效的同事相处。Hur教授及同事认为,这种抵换可能会对个人幸福造成负面影响

 

“工作在我们有限的时间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我们总是得在工作和个人事务两者间权衡,譬如是去参加社交活动还是去家庭野餐,”Hur教授说,“因此,我们很想知道激励机制会对个人在社交方面的决策产生哪些影响,包括对在工作时与工作之余分配社交活动时间的影响。我们假设绩效激励机制可促使你优先考虑生活中能帮助你获得更多收益的关系。”

 

研究团队让受试者在不同的工作激励机制下,选择、评估或规划自己在工作交际和个人亲密关系相处中投入的时间。

 

第一项研究选取了500多名参与者,他们所得薪酬或是基于绩效,或是基于其参与与否(例如只要参与就可获得固定薪酬)。研究者设计了五种常见的场景,让参与者判断他们在该场景中会选择与谁一同共度时光(例如,你会去和同事们应酬还是会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绩效激励机制获得薪酬的受试者更倾向于优先选择与同事相处,而不选择陪伴亲朋好友。

 

第二项研究中,400名参与者被分配在“基于绩效获得薪酬”和“基于参与与否获得薪酬”两种条件下工作,并被要求评估自己所感知的工作关系的工具性(instrumentality,即他人对自己获得更优绩效、更高回报的帮助程度),以及他们将工作关系置于个人关系之先的意愿。结果证实,绩效激励下的员工之所以会在社交中优先选择工作关系,部分是受感知到的同事的工具性驱使。

 

对此,研究人员在第三项研究中通过改变任务的相互依赖性——即调整参与者依赖同事来实现回报最大化的程度——进一步操纵了感知到的工具性。除了任务相互依赖性变量(高或低),研究者将激励类型(基于绩效或参与与否获得薪酬)作为另一个变量,将801名参与者分成四组,并让他们评估自己感知到的同事的工具性和优先考虑工作关系的意愿。研究者通过分析结果发现,任务相互依赖性可以调节绩效激励的效果,这证实了绩效激励的效果取决于工作关系在使金钱回报最大化方面的有用程度。

 

接着,研究人员在决策情境中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结果——第四项实验要求两种不同激励机制(绩效或参与与否)下的参与者在搭建乐高模型的小组任务中决定分配给团队成员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在绩效激励机制下工作的人会选择花更多时间与有助于他们实现赚钱目标的同事讨论任务相关问题。

 

除了通过调查与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Hur教授与同事还进一步研究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花在社交上的时间,并探索了社交中将工作关系优先于个人关系带来的情感上的后果。研究团队分析了2021至2025年美国时间使用调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的数据,再次发现,与获得固定薪酬的人相比,接受绩效激励的人与亲友相处的时间更少。然而,不管处在哪种激励机制下,人们从与亲友社交的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都比与同事社交获得的幸福感多。于是,研究团队进一步得出,因受绩效激励影响而花更多时间与同事在一起的员工感受到的幸福感更低。

 

Hur教授表示,她的发现也可能对企业在工作与生活平衡方面的政策产生影响。“有些人可能会说赚钱和升职也能带来幸福感,但是那种即时的满足感并不像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快乐那样稳定和持续。因此,公司在实施工作奖励机制时,应铭记工作生活间良好平衡的重要性。”

 

目前,研究团队正深入研究绩效激励机制对社会关系质量的影响。“当你用功利的眼光看待同事时,就可能很难建立真挚而纯粹的友谊。”Hur教授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