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上海的都市主义变迁

2017年10月13日

10月10日,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的文化历史学家Chris Wilson,分享了巴黎城市化变迁所带来的启示。巴黎的这一过程,和上海从里弄发展为如今遍布浦东的宽阔街道和高楼大厦,有着异曲同工之趣。

 

Chris Wilson教授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巴黎城市发展的两大模式——19世纪时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主持巴黎城市改建时的模式,以及20世纪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的理念。Wilson教授认为,当下将发展出第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遍及西方国家大部分地区,其殖民地也是基于城市密集、紧凑空间形态的这一传统;第二种模式基于对城市更为激进的现代主义再思考,并更广泛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所采用,”Wilson教授说。

 

20世纪末,新一代建筑师和城市主义者指出这两种模式均存在缺陷,并由此催生一种名为“生态城市主义”的城市规划新模式。新修建的城区,既传承了传统的城市街道与街区构造,也能容纳新式高楼大厦的存在,还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引入其中——例如通过疏导系统的设计,将雨水引至公园湿地。

 

“在设计中结合传统都市主义与对生态的思考,是我们应该学习的,”Wilson教授说。此次是他首次到上海,访问期间,他考察了上海里弄和外滩。

 

被问及上海应采用何种发展模式时,Wilson教授回答说,“十全十美的模式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以往经验。”他认为,全球大都市均可采用这个思路。

 

此次讲座由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副教授Brad Weslake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