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与脑机融合跨界碰撞

2018年6月 27日

6月10日,第41期“理解未来”讲座上海专场在上海纽约大学举行,本期主题为“前沿科技——脑机融合与癌症免疫治疗”。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维度,阐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癌症免疫与研究领域的应用趋势。

此次讲座的两位主旨演讲嘉宾中,哈佛大学生物统计与计算生物学终身教授、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功能性癌症表观遗传学中心主任刘小乐,分享了癌症免疫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趋势。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潘纲,分享了从人工智能到脑机混合智能的前沿研究,以及混合智能可能对未来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技术趋势。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雷蒙在致辞时表示,希望通过科学家的深入交流,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了解未来,了解前沿技术。

本期讲座中,刘小乐教授从人类患癌症的原因讲起,延展至科学家在DNA变异和基因表达等方面对癌症检测及预测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谈及科学家如何使用CRISPR筛选技术寻找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案。她分享了自己之后的科研方向,表示将更深入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探索免疫治疗的模型学习及智能化。

把人类彻底从肿瘤、癌症等疾病中拯救出来,仍将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科研探索,对此,刘小乐教授表示,“治疗癌症,需要把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表观遗传治疗和个性化治疗相结合。如果说肿瘤靶向治疗是祛邪,免疫治疗就是扶正,表观遗传治疗就是调节调养系统平衡,个性化治疗则是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潘纲教授则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讲到脑机混合智能,并畅谈人类大脑和意识融合到硬件设备中所创造出的新型未来生活场景。他认为,可以从感知、认知、行为等方面增强、完善未来将与人类融合的混合智能系统,从而延展人类能力边界,甚至赋予其“超能力”。潘纲教授相信,这就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在之后的对话环节中,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何良华,寻百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肖腾飞,以及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教授张峥,与两位主讲嘉宾一同探讨免疫治疗、脑机融合与人工智能等前沿计算技术的深度交融。

肖腾飞表示,“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去系统地理解肿瘤这个复杂的生物问题,了解肿瘤各种各样的突变”。针对使用人工智能解决癌症问题,张峥教授表示,需要解决数据“密度低、维度少、成本高”三大基础问题。刘小乐教授坚信跨界非常重要,“还需要数据共享和交流,计算机、统计、生物各领域学者加上医生一起讨论、互相学习,才能把这个癌症的问题解决”。

 

 

“理解未来”讲座由“未来论坛”这一科学公益平台举办,面向大众开放,每月一期,邀请富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创新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并与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及企业家跨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