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课堂

Jian-jun Zhang paints in classroom while multiple video feeds show both his hands and face on screen simultaneously

秋季学期的一天下午,互动媒体艺术(IMA)助理教授袁雁悦的“设计思维”课上,13名学生正在彼此的“便利贴”上写字,尝试用合适的短语描述某个名词。学生们在学习利用随机信息构设创意灵感,以改进和完善上海纽约大学的“就近入学”项目。

其实这些并不是真正的便利贴,而是Jamboard上的虚拟便条。Jamboard是一个“协作式白板”应用程序,供学生之间实时共享图片和文本。而上课的学生并非都在教室,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七人在上海,其余学生则是在亚洲和北美的家中远程上课。

2023届学生Lillie Yao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盖恩斯维尔远程参加了“设计思维”课程。她表示,Jamboard及其他与之类似的工具不仅保证了远程学习的质量,也为课堂讨论和活动增添了新的维度。“这种交流方式真的既高效又有趣。”Yao说道。

袁雁悦对此观点也颇为赞同,她正在将Jamboard等在线工具融入自己的实时课堂教学。包括袁雁悦教授在内的许多上纽大教师都发现,不论是在线下、线上还是混合模式课堂,线上教学工具和策略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应对疫情,我们开发、实践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日后也会在课堂中继续沿用,”互动媒体艺术助理艺术教授Jung Hyun Moon说。他和IMA的同事们利用Glitch、Google Docs、Miro等类似的线上协作编辑平台,组织编程工作坊,开展多媒体项目。“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工具未来会更加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也会陆续被运用到线下课堂活动中。”

Photos and colorful virtual "sticky notes" fill Yuan's Jamboard space

作为课堂环保设计讨论的第一步,互动媒体艺术助理教授袁雁悦鼓励学生用Jamboard展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上海纽约大学成为全球首批快速且全面开展远程教学的高校。当时,大家都心怀疑虑与担忧。学校的140多名教师更是面临着一项尤为艰巨的任务: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将近300门课程转移到线上。

为此,上纽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信息技术及图书馆服务部门特提供了一系列技术工具和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服务,并创建了“数字化教学工具包”,协助各学科的教师一同为学生打造最优质的远程学习体验。

不过,老师们并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堂照搬到线上,而是以打造互动有趣的在线学习体验为教学使命。随着线下教学工作逐渐恢复,上纽大教师运用异步教学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课程内容)、协作编辑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为学生打造更具协作性的课堂;最重要的是,重构“课堂”的时间与空间。

Jace Hargis在疫情暴发之初担任上纽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Hargis教授就开始研究当时还是新生事物的互联网在还原水族馆、动物园、博物馆和科技馆的学习体验方面的潜力。线上课堂中,学生通常更容易与彼此建立关系,面对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他们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和环境消化所学知识。

“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在这样包容的、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效果非常好,”Hargis说,“而且如果把课设计在这样的非正式场景下,可以成功让学生真正融入多种学习环境。”

Image of masked woman having temperature taking overlaid with Chinese phrases describing photo content

中文语言讲师柴晶用GoFormative为线上学生设计小测验和互动任务。许多学生都表示,希望类似这样的工具在线下课堂也能继续使用

袁雁悦表示,她原本以为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后,需要应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覆盖足量的课程内容。但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积累,Jamboard等工具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这让她意识到,不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课堂,如何在学生中建立一个社群才真正是教学工作中一直面临的挑战。网络工具和线上活动给予学生更加宽裕的互动时间,学生们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与讨论。

“同学们的确从同伴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比从我这里学到的更多,”袁教授说,“仅靠同步教学,还不足以创造一个与学生建立更良好关系的环境。我们需要将课堂打造成工作坊。”

远程教学期间,学术英语项目讲师Marcel Daniels曾要求学生用Flipgrid工具在线录制简短的口语作业。即便目前执教的全部是线下课程,他依然在继续使用这项工具。借助Flipgrid录音,Daniels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反馈,学生们也可以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是在线下课堂分组练习中无法实现的一点。Daniels表示,这些工具提供了课后录音、重播的机会,让学生们学会从彼此的练习中取长补短。

“对学生来说,聆听其他同学的讨论,找到其中用到的语言技巧,并将自己的语言能力、技能、技巧与他人比照,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Daniels说。

将Flipgrid和Jamboard等工具融入线下课堂,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交流彼此的想法,也鼓励大家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消化所学内容。而这正是非正式学习的高效之处:它给予学习者一定空间,将课程主题与日常生活中的想法与场景相关联,相比教科书式学习留下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从事远程教学时,我们可以重新设计线下见面的间隔频率,这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Hargis说,“每次讨论的收尾内容可以作为下次讨论的起始点,这样可以在下次与学生见面时进一步深入交流,使对话卓有成效。”

中文讲师吕慧勤表示,她从学生们频繁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中得到启发,意识到与朋友、室友和社区成员的对话交流,通常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于是,吕慧勤创建了一个微信群聊,不仅在群里分享课程贴士,还常用中文与大家闲聊周末计划或家人朋友的情况,也曾在疫情期间分享了一些个人经历。

上纽大创新与创造力项目主任Adam Brandenburger表示,他和一起执教“创造力入门”课的雷蒙校长曾鼓励学生课后使用即时通讯平台Slack沟通交流,大家讨论的成果令他惊喜不已。 

例如在阅读课程材料时,学生们会用Slack提出疑问,并及时收到来自同学、Brandenburger教授和雷蒙校长的解答。学生也会列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实例,发布文章,并发起讨论,将课程内容与个人兴趣、当下时事联系起来。

“即时通讯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后也主动探索新知,积极分享观点看法,因此即便我们不能见面,课程也依然在继续,”Brandenburger说,“即使现在线下教学已经恢复,我们许多人还是会延续这一做法。” 

来自柬埔寨金边的2023届学生Koc Heang Lim表示,老师采用的异步授课方式提高了他的整体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我很惊喜地发现异步学习原来有这么多好处。我可以更快完成学习任务,消化吸收学习内容也更加轻松,因为我可以反复观看课程视频,”Lim说,“此外,学习时间和方式的选择更加灵活,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Brandenburger表示,异步教学与互动课堂“双管齐下”对上纽大教育使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联结纽带和归属感的缺失。但这段经历也促使我们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大学可以如何提供更优质的线下教育。”

“如果能把部分教育活动转移至线上,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学生辅导和小组讨论,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面对面交流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