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卫星数据证实中国二氧化硫减排卓有成效

2018年6月25日

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严格推进治理空气污染的多项强力措施。这些措施的治理成效如何?上海纽约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张爽在一份新近发表的研究论文里指出,中国在自主降低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方面取得切实进展。

该篇合著论文题为“量化燃煤电厂对中国更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反应”(Quantifying Coal Power Plant Responses to Tighter SO2 Emissions Standards in China),发表在6月18日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该项研究评估了中国实施空气污染新标准后,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的变化,二氧化硫是一种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污染物。该研究考察了燃煤电厂通过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新近发布的自主监测数据,并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遥测数据作为参照进行比较。

 

“自2014年7月中国实施更为严格的空气排放标准后,我们发现​​中国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SO2)浓度大幅下降,这与NASA卫星监测的数据变化相符,”张爽教授说。

此项研究由张爽教授与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助理教授Valerie Karplus,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经济学系教授Douglas Almond共同完成。

研究发现,这项新的空气排放标准实施后,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记录的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下降了13.9%。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对新标准的执行强度不同,二氧化硫减排幅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其中,在一些“非重点”地区,这项新的政策要求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从每立方米400毫克,降至每立方米200毫克。这些地区,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和卫星监测的数据相符度更高。

不过在污染相对严重、人口密集的“重点”地区,这项新的政策要求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为更为严格的每立方米50毫克,电厂所报告的二氧化硫排放情况与独立卫星测量结果之间的对应度相对较低。

“重点地区的许多电厂主要受设备老化的制约,而要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对排污设备的升级和使用进行重大改变。尽管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大幅下降,但许多电厂最终还是达不到终极的排放标准,”张爽教授说。

除了指出中国环境治理取得的进展,这项新研究也总结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政策经验。张爽教授表示,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出台更严格规范的排污监测机制,确保排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提供独立的数据参照,用于核验电厂提供的排放数据,”张爽教授说,“政府也可以通过排放交易体系的完善与建设,为排污单位遵守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合规灵活性。”